自北燕東陽路大將軍李守振以下,所有未曾逃走或者戰死的燕軍將領都被關押在汝陰城內,斷絕境內殘余燕軍勢力反抗的念頭。
以溫希光為首的十余位中級將官公開撥亂反正,帶領各自的部曲和親兵加入淮州軍,協助平定各地和安撫民心。
這件事無法完全依靠軍隊,好在整個大齊朝廷為了這一天已經準備十五載之久。
大量官員從淮州進入東陽路,其中一部分是淮州刺史姚崇甄選出來的能吏,另一部分則是朝廷吏部提前安排好的人手。
原先的大將軍府如今已經變成淮州都督府,蕭望之在正堂接見幾位來自京城的高官。
左首
【圣天子】
皇城北邊,和寧門外。
寬闊的護城河繞行皇宮,拱橋北邊是一片寬闊廣場,東西兩邊有御街連接廣場,廣場以北則是貫穿整座永嘉城的南北方向主街。
紅翎信使從永嘉北門入城,沿著這條主街一路向南,將淮州軍克復河洛的捷報傳遍全城。
越來越多的人跟隨著信使的腳步,來到皇宮北邊的廣場附近,漸漸將廣場東、西、北三個方向的街道堵塞,然后不斷涌進廣場,距離皇宮已經非常近。
禁軍校尉黃庭唬得滿臉是汗,這要是宮外的百姓鬧出什么亂子,禁軍主將沈玉來不得扒了他的皮。
他連忙帶領部屬穿過拱橋來到廣場,阻止激動的人群繼續接近皇宮,同時讓人快速稟報請求援護。
同一時刻,宮內御道之上,沈玉來焦急地勸道:“陛下三思,外面百姓實在太多,而且臣等今日并無準備,冒然接見或有不妥?!?/p>
“朕接見子民需要什么準備?”
李端面色泛紅,宛如宿醉一般,語調卻輕快似春風。
不待沈玉來繼續張口,李端大手一揮:“不光朕要見,朝堂百官也要見,你馬上去值房將宰相和樞密們請來,還有御史大夫、六部尚書侍郎、各部衙主官,通通都叫到城樓上來,今日朕要和他們一起,看一看京城里的百姓如何回應邊軍取得的赫赫戰績!”
沈玉來登時一個頭兩個大,那幾位重臣倒還好辦,他們的官署值房本就在皇宮之內,其他人卻在皇宮外面,眼下宮外人山人海,哪里還有空隙讓他帶人進來?
“還不去辦?莫非朕的話不管用了?”
李端雖是笑著說,卻稍稍加重語氣。
沈玉來不敢再強撐,躬身領旨然后立刻轉道而行。
李端在一大群廷衛和宮人的簇擁中,朝著北邊的和寧門走去。
他的步伐堅定有力,xiong腔中跳動的心臟仿佛蘊含著蓬勃熾烈的生機。
此刻的宮外廣場上,校尉黃庭扯著嗓子呼喊,讓百姓們不要繼續往前,他身邊的禁軍將士亦是滿頭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