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之戰的部分嘉賞已經下來,陸沉果然被封了從五品的散職。
廣陵軍都指揮使齊泰告老還鄉,在蕭望之的提請下,段作章擢為都指揮使,而最后領兵突襲望梅古道的蕭閎也進入廣陵軍,暫任掌團都尉。
論官職品級,都尉肯定比校尉高,但是相較于廣陵軍和大都督親衛營,這兩者的區別不必贅述。
黃顯峰甚至有種錯覺,陸沉比起蕭閎更像是大都督的親兒子。
嗐……
他收斂心神,正色道:“大都督,要開啟反攻之戰了么?”
蕭望之微微頷首,轉身朝都督府走去,淡然道:“萬事俱備,不必再等。”
遠處的校場上,恰在此時傳來整齊洪亮的吼聲,猶如戰場之上肅殺的龍吟,響徹于天地之間。
【謀攻】
南齊建武十二年,七月初二。
淮州大都督蕭望之簽發軍令,來自京城南衙序列的振威軍和定威軍為前翼,虎威軍和淮州飛云軍作為后軍,越過來安防線一路向北,直逼北燕境內。
七月初四和初五這兩天,南衙兩軍交錯上前,在青田城南邊七十里至百二十里這片區域內,與北燕守軍先后發生四次戰斗。
齊軍憑借高昂的士氣和優良的軍備相繼取勝,接連攻破北燕青田城的外圍防御寨堡,逐漸逼近青田城南面六十里以內。
或許是因為青峽之戰慘敗造成的后續影響,燕軍的防御談不上堅決,在遭遇連敗之后開始主動后撤收縮防線,似乎做好死守青田城的準備。
齊軍在距離青田城還有四十里左右時停下腳步,飛云軍轉道東北逼向北燕的涌泉關,南衙兩軍則開始清掃青田城的東西兩面,穩扎穩打地將戰線前推。
七月初七,青田城周圍皆已被齊軍占據,這是十二年來南齊首次反攻至此,長時間內被燕景聯軍壓制在來安防線的憋屈和憤懣一掃而空。
拖后的虎威軍利用青田城到來安防線這段路途中的據點建立輜重線,淮州刺史府籌措的糧草源源不斷地運來,而邊軍則在陣地前沿組裝各種大型攻城器械。
七月初八,南衙振威軍在都指揮使侯大勇的率領下發起第一次攻城戰。
青田城堅實的防守名不虛傳,這座真正意義上的軍城牢牢地扼守南北通道的必經之途。
雖然振威軍并未占到便宜,但是因為有虎威軍和定威軍在東西掠陣,城內的守軍壓根不敢主動出擊,因此自身損失不大。
齊軍表現得格外從容,燕軍則心情凝重。
青峽之戰的陰霾尚未消散,這一路齊軍又表現的格外神勇,僅僅用了六天時間就直達青田城下,而且從城外的情形來看,齊軍顯然做好長期攻城的準備,后續隨時都有可能增派兵力。
雖然在七月初四日,齊軍剛剛亮出獠牙的時候,燕軍便已經派人快馬向東陽路將軍府傳遞軍情,但是在一段時間之內,青田城都只能依靠自己。
原因很簡單,大將軍張君嗣手中也沒有太多的兵力。
北燕東陽路常備軍力約為十萬左右,與南齊淮州都督府大致相當。
在四月底大戰爆發后,北燕朝廷陸續增兵六萬,此處總兵力達到十六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