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沉微微一頓,親切地說道:“你們應該都聽過陸家商號的名頭。以前陸家商號只在靖、淮、定三州經營,如今要向江北各地鋪展,需要大量的精干人手。你們若是有意,可以去商號里做一個護院教習,也可學習如何經營商貿,當然這聽起來肯定不如官府差官體面,只是勝在報酬多一些。總之,無論你們選擇哪一項,或者是回家平靜度日,我都可以接受,只希望你們能過上好日子,不枉你們追隨我歷經生死。”短暫的沉寂過后,三千余將士自發地起身,向陸沉行以最標準的軍禮。
陸沉和身旁的大將們也都站起來,他微笑道:“好了,我們不必弄得那么矯情,一會就去找你們各自的主將,說清楚你們的選擇。”
將士們抬頭望著他,異口同聲地說道:“愿為王爺效死!”
陸沉沖他們揮揮手。
他緩步走下土臺,抬頭看了一眼蔚藍的天空,心中涌起復雜的思緒。
河洛及江北各地逐漸進入正軌,過段時間他得抽身去一趟定州北部。
那里是他將來能夠改變這個世界的寶地。
……
衡江南岸,白石渡口。
一輛馬車緩緩行來,周遭有數十名精銳護衛隨行。
只看這等架勢,路人便知車內一定是朝中大員。
“恩師。”
車內出來一名衣著簡樸的年輕官員,正是翰林院修撰姜晦,他攙扶下車的中年男人便是當今右相許佐。
親隨前去安排渡船,許佐則邁步來到江畔一處涼亭。
望著面前波濤洶涌的衡江,許佐負手而立,平靜地說道:“四年前,我便是從這里北上定州。當時先帝覺得淮安郡王懷有不臣之心,便命我擔任定州刺史從旁監督。那時我曾心懷疑慮,不知先帝為何會有這樣的擔憂。在定州那兩年,淮安郡王從無逾矩之處,我亦親眼見證他為了大齊邊防勞碌不休,因此愈發不解先帝憂從何來。”
姜晦靜靜地聽著。
許佐繼續說道:“先帝決意北伐之時,我毫不猶豫地站在淮安郡王那邊,甚至允許陸家商號在定州境內暢行無阻,官府給予其最大的便利。時至今日,我并不后悔當初的決定,因為我確信那個時候的淮安郡王沒有私心,他的一應作為都是為大齊的安危著想。故此,我理當助他一臂之力。”
姜晦聽出座師心情復雜,不由得開口說道:“恩師是想說時移世易,人心易變?”
許佐收回視線,轉而看著他問道:“時至今日,你依然堅信淮安郡王是一介純臣?”
姜晦默然。
他只是心志堅韌,并非兩耳不聞窗外事的迂腐之人,對于如今大齊朝野上下的動靜多有耳聞。
就連翰林院中那些同僚,也時常背著翰林學士王安,在私下議論陸沉如今立下這等不世之功,手中掌握大齊軍權,恐怕隨時都有可能窺伺至尊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