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陳瀾鈺心中的疑惑豁然開朗。
今天凌晨驟聞天子遇刺,他的自責和懊悔難以言表,畢竟他受先帝密令坐鎮京營,最重要的職責就是保護江山社稷。
這就是他先前和陸沉劃清界限的緣由,因為他并不清楚陸沉的真實想法,誰能確定這個二十多歲的權臣絕對不會發生心態上的變化?
在陳瀾鈺看來,自己只要緊緊握住五萬京軍,至少可以保證大局不會震蕩,至少能成為天子最有力的支撐。
然而他終究還是低估了李適之的野心,他本以為這位錦麟李氏之主想要的是宰相之位,卻沒想到對方竟然在窺伺皇權!
通過丁會的陳述,陳瀾鈺這會已經確定李適之要做什么,不由得頭皮發麻,一陣陣后怕襲來。
要不是陸沉留了一手,而且始終對他存有幾分認可,今天葉繼堂就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銳士營和京軍必然會爆發沖突,等到那個時候,局勢會完全照著李適之的期望發展。
這位儒將臉上浮現濃重的愧疚和自責。
葉繼堂見狀便打斷丁會漸漸絮叨的講述,平靜地說道:“侯爺,末將先前說過,我家國公做了三手準備,如果今日帶兵前來的不是你,或者你沒有表露出善意,丁大人就不會與你相見。如今侯爺應該能體諒我家國公的良苦用心,接下來還需要侯爺幫忙做兩件事。”
陳瀾鈺深吸一口氣,毫不猶豫地說道:“某愧對大行皇帝和國公,但有吩咐莫不聽從,是不是要我帶兵打開京城東門,放你們入城?”
葉繼堂坦誠地說道:“末將不敢小覷侯爺,但是侯爺只要帶兵出現在城外,城內守軍絕對不會允許你靠近。我家國公說了,李適之心思縝密,絕對不會完全信任侯爺,如果侯爺突兀轉變立場,一定會被李適之和許太后構陷為反賊。”
“有理。”
陳瀾鈺終究不是韓忠杰之流,立刻便明白當前局勢的復雜性。
從李端南渡永嘉至今已近二十年,京城的防御體系不斷加固,就算陳瀾鈺麾下的兵馬與銳士營合流,而且將士們不懷疑他對朝廷的忠心,甘愿聽從他的命令攻打京城,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得手。
短暫的思索之后,陳瀾鈺放棄冒進的打算,問道:“國公可有安排?”
“有。”
葉繼堂有條不紊地說道:“侯爺可以幫忙做兩件事,其一便是繼續遵照太后的懿旨排查這里是否有欽犯,當然這只是做出來的假象,只要讓城里的人認為侯爺沒有其他想法便可,相信以侯爺對金吾大營的掌控力,做到這一點不難。”
“這個沒有問題。”
陳瀾鈺心念電轉,隨即問道:“要持續到什么時候?”
葉繼堂眼中浮現一抹敬佩,快速答道:“最遲后日上午,之前苑玉吉奉命去捉拿高家兄弟,差不多會在那個時候抵達京城,屆時李適之和許太后肯定會拋出所有底牌,因為他們不敢拖延太久。”
陳瀾鈺點頭應下。
葉繼堂又道:“第二件事,我家國公請侯爺領兵擋住驍勇大營,即便侯爺麾下的金吾大營無法入京,只要能攔住元行欽的人馬,這便是大功一件。”
陳瀾鈺登時了然。
如今京城內外的兵馬大抵可分為四部分,其一是沈玉來掌控的禁軍,也是城內最強大的武力,其二是金吾大營五萬大軍,其三是驍勇大營五萬大軍,最后則是這座營地內的三千鐵騎。
眼下陳瀾鈺想要帶兵入城很難,可若只是阻攔同樣在城外的驍勇大營,這對于他來說顯然不困難。
一念及此,陳瀾鈺神情略顯凝重地說道:“我有一個問題,如果我真的和那些人同流合污,城內外十五萬大軍皆站在秦國公的對立面,他又將如何破局?依我對國公的判斷,他應該不會將所有希望寄托在我這個不確定立場的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