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非一朝一夕能結束,眼下我軍當以堅守為要,擋住景軍最兇猛的
【堯山關】
山川連綿,唯有一路連接東西。
這條路曾經是大齊的官道之一,西起河洛城,東至瀚海之畔,橫穿河洛地區和整個定州。
在這條道路的西半段,矗立著兩座占據地形險要的關隘,分別是靠近定州的清流關,以及西邊距離河洛城僅有一百四十余里的堯山關。
三年前,堯山關經歷過一場嚴酷慘烈的鏖戰。
當時陸沉和蕭望之聯手做局,引誘慶聿忠望領兵繞一個大圈子突襲定州北部,而他則率一支偏師從西線狂飆突進。
先取共城,再下堯山關,隨即途徑安縣和深澤城,抵達河洛城郊。
當年堯山關之戰,陸沉率銳士營、來安軍、飛云軍和盤龍軍強攻而下,景軍吃虧在于兵力不足,慶聿忠望沒有料到陸沉真敢奇襲西線,更沒想到他能在短短數日之內攻下河洛。
最后陸沉以慶聿懷瑾和數千名景軍俘虜的性命作為條件,從景帝手里敲走上萬匹優良軍馬,施施然地撤兵離開河洛。
雙方約定以共城為界線,往東屬于大齊國境,往西則由景軍駐守。
在陸沉抵達定州擔任大都督后,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派兵奪回共城,并且在此處擺出大軍西進的態勢。
但是兀顏術根本沒有上當,他雖然親自坐鎮堯山關,卻將手里所有的騎兵派到南邊,若非陸沉及時收到織經司的情報,厲冰雪和飛羽軍恐怕就要交代在那片戰場上。
兩邊第一次交手,從戰爭層面來說陸沉依然占據優勢,然而從戰略層面來看,毫無疑問是兀顏術笑到了最后。
兀顏術用兵老道,雖然此番景軍進攻重心在西線戰場,但他不會忽視陸沉的存在,因此無論是定州北部,還是在堯山關這一帶,他都布下了重兵把守。
今日的堯山關與三年前兵力不足的情況截然不同。
關內駐軍六千人,皆是有著豐富廝殺經驗的景廉銳卒。
西南邊有一座互為掎角之勢的軍營,里面駐扎著景軍兩萬步卒。
這座軍營存在的意義便是守住堯山關的側翼,防止齊軍繞行至關后發起攻擊,這是兀顏術吸取了三年前的經驗教訓。
當初便是陸沉命飛云軍和來安軍在正面輪流強攻,然后盤龍軍迂回奔襲近兩百里,在堯山關后方發起猛攻,關內守軍腹背受敵,最終被攻破防御體系。
除此之外,在堯山關和西南邊軍營的后方,還有景軍精銳騎兵一萬五千人。
如果齊軍轉移目標,將堯山關放在一邊,集結兵力猛攻那座景軍營寨,那么景軍騎兵隨時都會出現,抄截齊軍的后方,攪亂齊軍的陣型。
此刻堯山關內的節堂里,數位景軍大將齊聚一堂,聆聽著游騎斥候的匯報。
據悉,齊軍大股兵力出現在東邊三十余里外的共城一帶,光是從旗號上判斷,便有定州來安軍、寧遠軍、飛羽軍、廣陵軍等等,可謂兵強馬壯威風凜凜。
堯山關守將名叫兀顏拓,乃是兀顏術的同宗族人,因為很受兀顏術的信任,才能坐鎮這等緊要之地。
他看向站在中間的南京路副帥蒲察,問道:“將軍,看來齊軍是想故技重施,要不要立刻將這個消息稟告留守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