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宋河手中,僅僅幾分鐘,復原精確度百分百!
“有點意思……”宋河眉頭微皺,端詳屏幕上的圖形。
他敲敲鍵盤,移動位置,開始復原第二次堿基修改的過程。
然后是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很快,足足10種高維結構出現在電腦屏幕上!
宋河臉色難看,以他鉑金段位的數學水平,居然看不穿有何規律!
難道不同物種的藻類,形狀結構會不一樣?
他檢索記憶,又迅速點出六種高維結構,全是羽紋硅藻的堿基變化。
換成同一物種了,卻依然不一樣。
宋河陷入沉思,貌似這些高維結構的形成是完全隨機的,毫無規律可言,按堿基的心情胡亂折疊扭曲。
可如此一來,豈不走入死局了?
不對,肯定有某種規律,只不過自己尚未考慮到變量,自然界譜寫了千百萬年的編程語言,絕對有精巧的內在運轉規則,否則生物圈早在混亂中消失了!
他拉開抽屜,抽出一張白紙,在紙上窮舉可能性。
【1at、cg的堿基對數量比例差異,導致高維結構不同】
【2不同年齡段時期的生物,高維結構不同】
【3不同物種的高維結構不同】
【4培養液不同,高維結構不同】
【5修改堿基對的先后順序】
【6存在生物鐘,晨昏不同時刻的高維結構不同】
【7存在群體影響,單獨的一個細胞和眾多相同細胞群集,高維結構不同】
【8有幾種固定的隨機模式】
宋河一條條往下列寫,把所有可能性全部寫出來。
到最后,整張紙寫滿,列了足足四十多條,甚至考慮了光照、空氣、未知的公母雌雄等等看似荒唐的因素。
荒唐嗎?并不荒唐。
實驗室里流傳著無數傳說,關于千奇百怪的影響因素。
尤其生化環材的實驗室,特殊情況層出不窮,堪稱防不勝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