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河麾下的部將再次擴編,算上原先的實驗團隊,以及班里的本科生和部分旁聽生,人數已有五百之眾!
這還只是他親自帶的研發團隊,乘黃公司還有上千號研發崗,但不直接歸他管轄,暫時不算入麾下。
宋河抽出時間,連續給碩士們猛上一周的課,主要講正在進行各項目的進度,以及敞開了用科研經費的實驗模式,緊接著便把他們塞進實驗室,由謝科夫帶隊,支援其他研發小組的工作。
雖然是臨時速成后匆忙頂上戰場,但謝科夫隊伍不愧是優中選優的碩士們,進入實驗室后戰斗力極強,天天爆發沖刺,打雞血一般玩命干活,很快沖出了不少新成果。
首先,太空菌進化樹又邁出了堅實一步,成功破解困擾學術界多年的幾個古菌進化難題。
但投稿頂刊失敗了,因為古菌進化本身屬于冷門研究,且暫時看不出這些進化路徑有什么高明之處,最后發了兩篇頂刊大子刊,發了兩篇前科大學報。
碩士們有點沮喪,本以為能光速拿到碩士學位證,看來沒這么容易。
宋河也安慰他們,聲稱頂刊編輯們有眼不識泰山,鼠目寸光,不能參透這些進化路徑的真正價值,歷史會證明這幾篇論文絕對配得上頂刊。
碩士們一邊點頭,一邊繼續沮喪,歷史?歷史要等多久?
宋河忍不住了,問你們是不是飄了,頂刊大子刊都敢看不上眼了?
碩士們悚然而驚,對啊,能發頂刊大子刊也很牛逼啊,這莫名其妙的沮喪情緒哪來的?
仔細想了想,碩士們發現是被環境影響的,宋河的老團隊成員對大子刊不屑一顧,談起來就說是水刊垃圾刊,頂刊也只能說勉勉強強。
凌菌的進展
走廊盡頭的實驗室。
宋河一進門,像進了沙子博物館。
成排成排的標本罐,塞滿整個屋子,墻上掛滿鐵架,一面墻就是幾百罐黃澄澄的沙子,桌上、柜子里、墻角也全是沙罐。
有些沙罐附近的燈光金黃,照的像黃金一樣閃亮,有的沙罐附近是白燈,便有一種骨粉的質感。
十幾個白大褂正在忙碌,為首的是凌奕奕、蒲松春和夏萬三,長時間浸泡實驗室后,年輕人們舉手投足間也有了老實驗人的氣質,架勢格外專業。
“凌菌怎么樣了?”宋河開口。
三個狀元抬頭,這才發現老師進來了,連忙停下手頭的活湊過來匯報。
凌奕奕拿了一份數據紙過來,“老師,目前最好的菌樣是這一份。”
宋河接過數據紙,注意到右上角的標號:
【凌菌亞種1607】
“速度挺快啊,都做一千六百個亞種了。”宋河略微吃驚。
“其實做四千多個了,但很遺憾后面兩千多個都越做越差。”夏萬三在旁邊說,說完嘆氣一聲。
“總結原因了嗎?”宋河問。
三個狀元一齊搖頭,看表情,搖頭的意思不是沒做作業,而是題太難不會寫。
“最好的這個亞種1607,還是蒲松春隨手養的一罐,沒怎么上技術。”凌奕奕尷尬,“我們拼命做基因修飾或者誘導傳代的亞種,花了好多實驗經費,結果都不如這罐隨手養出來的。”
宋河笑了,很難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