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誒,這就對了嘛!加油!”侯院士發來倆大拇指的表情。
宋河其實是含糊其辭,只說盡快弄好,沒說具體是怎么弄。
侯院士理解的肯定是年輕人聽勸了,會盡快把教材里爭議較大的新穎內容刪掉,但其實宋河是準備猛攻頂刊了。
第一個猛攻對象肯定是老合作方《細胞》,身為老顧客,宋河稍微給編輯發幾封郵件,認真忽悠了一番,順利讓多篇論文插隊,下一期馬上刊登。
紀天和團隊負責和《自然》談,呂承恩團隊負責和《科學》談,目前談判的效果不好,這兩家雜志依舊在論文語言問題上堅決不退步。
委實說宋河有些惱火,如果業界沒有先例,對方這種頑固倒情有可原,畢竟打破常規需要勇氣,可隔壁《細胞》都登了一堆中文論文了,同級別的《自然》《科學》還如此頑固,就有點祖宗之法不可變的尿性。
宋河希望自己能像小說里的霸總一樣,仰頭四十五度嘆息一聲,說一句,天涼了,讓《自然》和《科學》破產吧!
但現實不是小說,頂刊的霸主地位不是可以隨便撼動的,這次他不得不向學術權威低頭,把一些不那么重要的論文投給《自然》和《科學》,讓它們下一期刊登。
沒辦法,《細胞》的版面有限,教材驗收期又近在眼前,為了今年大學生們能一步到位用上最好的教材,不得不妥協。
除了屠版三大頂刊之外,頂刊麾下的一眾大子刊也是重點宰殺對象,用于放一些細枝末節的小論文,同樣在屠宰范圍內的,還有國內幾家含金量持續上升的刊物,也放了許多補充性的論文。
一切都談妥了,宋河渾身輕松,繼續每天上課帶實驗,按部就班地做工作。
短暫的等待后,眾多學術期刊迎來了新月份的更新!
全世界眾多學者像往常一樣,翻開收到的紙刊,或從電腦上登陸電子期刊的訂閱賬號,查看新一期論文。
整個學術圈掀起小地震,無數學者震驚地發現,有一個熟悉的團隊居然頻頻出現,上一篇的作者欄是這些名字,下一篇的作者欄還是這些名字,再下一篇……作者欄換了個人名順序,依然是那些名字!
不到一天時間,新聞敏銳地聚焦到了霸版事件,開始密集報道!
《宋河團隊攻占頂刊!霸占新一期40版面!》
《學術界地震,再次驚現屠版壯舉,腦科學新成果井噴!》
《三大頂刊同時刊登宋河團隊論文!》
《揭秘人造視覺技術的部分細節,宋河團隊論文引關注!》
《腦科學領域異軍突起,前沿研究或向前一大步?》
宋河對于新聞媒體的一驚一乍習以為常,密集沖個頂刊而已,沒什么值得大驚小怪的,畢竟刊物版面就擺在那,誰發不是發?
他照常上課帶實驗,對于網絡輿論毫不關注,課間有激動的同學向老師表示膜拜,他也只是笑笑,表示基操勿六。
但他還是低估了此事的轟動性,熱度竟然居高不下,世界范圍內開始有各種學術專家、高科技企業家、科普大v談起此事,更是有連篇累牘的分析視頻冒出!
奚雁凡給他轉了一個視頻鏈接,是短視頻平臺上的爆火視頻,點贊量飆到足足3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