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伙說了一大段,但并沒有說到點子上。她現在需要的是解決這個暴力事件的方法,而不是以后的預防方案。
見許多官員都不主動站出來,顧瑤想了想,道:“既然諸位愛卿現在想不到辦法,那朕給你們三日的時間,三日后,每人給朕上一道折子,談談你們對這次澄縣暴力事件的看法,并提出你們認為可行的解決方案。”
說完這句,顧瑤從側門離開了承光殿。
她知道一些人不是沒有想法,而是不愿意在大殿上說出來,所以她給他們時間。通過他們上的折子,看看這些人觀點和立場。
一會兒后,顧瑤回到了南書房,緊接著便召見了丞相馬伯恩。
顧瑤看著丞相,道:
“丞相,你今日在大殿上不發一言,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顧瑤可以自己處理澄縣暴亂一事,但她不想自己處理,而是希望丞相來辦這件事。
馬伯恩頓了頓,回道:“皇上,臣以為澄縣一事影響巨大,怎么處置,要看皇上更看重什么”
“此話何意?”顧瑤反問道。
馬伯恩,“若是按照大越律令,澄縣事件從嚴處理可視為暴亂,所有參與暴亂的百姓全部處死。若從寬處理,可視為地方百姓斗毆,將幾位組織者砍頭即可。”
“前者,朝廷需要派出至少三萬將士前往澄縣捉拿叛亂者,就地處死。但澄縣總共才五萬五千人,參與暴亂的多為男子,若處死這么人,那澄縣算是徹底完了,等于是被朝廷血洗。”
“后者,朝廷可以不管,讓地方官府處死那十二個挑頭組織暴亂的暴民就可以了。”
“前者朝廷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三萬將士去澄縣,消耗至少上百兩萬銀子,如果當地的百姓反抗,那還有一些士兵可能喪命。得到的結果是,澄縣被血洗,再也掀不起風浪,朝廷鐵血手腕下,江南試行新政的其他各州應該不會再有百姓敢暴亂。”
暴亂的根本原因是階級矛盾
“那后者呢?”顧瑤再問。
血洗澄縣,這不是她想要的方法。
馬伯恩接著道:“若按斗毆事件處理。那澄縣的百姓和當地的官府就沒有矛盾,澄縣還是那個澄縣,百姓們依然種他們的田。但導致的結果是,其他各地,尤其是農田被大戶們大量兼并的州縣,那里的百姓可能會群起效仿澄縣的做法。江南各地將會陷入一片混亂中。”
“那按丞相說的,只能按暴亂處理了。”顧瑤回道。
她聽得出來,丞相此刻的意見。
然而馬伯恩卻搖了搖頭,回道:“非也。皇上,歷史上的地方暴亂之所以可怕,是因為會給朝廷的統治帶來巨大的威脅,所以歷朝歷代不論哪個帝王都怕百姓暴亂。但此次澄縣的暴亂不一樣,它是貧農和地主們的矛盾,是沒田的百姓和擁有大量田產的百姓之間的矛盾。臣以為,朝廷或可以持觀望的態度。”
“觀望的態度?”
顧瑤知道,澄縣暴亂的根本原因,是階級矛盾,用現代術語就是無產階級和有產階級的矛盾。鄉紳地主們掌有了大量的田產,也就是掌握了大量的資產,而貧農佃農們沒有土地淪為只能為為鄉紳地主們打工混口飯吃的無產者。當鄉紳地主了減少了給他們的糧食分成,導致他們活不下去,這才暴亂了。
古代的百姓造反也基本是這個原因,那就是活不下去了。
“說說,怎么個觀望?”顧瑤感覺馬伯恩做了丞相后,他的才能才真正的發揮出來,不像他當戶部尚書時,不大管事。
馬伯恩想了一下,回道:“皇上,臣覺得朝廷該把這事交給地方官員自行去處理,當然為防患未然,朝廷應當派幾萬駐軍下去,這些駐軍只要負責一件事,那就是守護各地官府衙門,保護當地官員,衙役們的安危就可以了。有了這幾萬駐軍,江南要亂也好,百姓們斗毆也好,互相滅門也好,朝廷都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