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歷經三朝,每一位帝王的性格和治國理念都不一樣,如今這位女皇上,看著年幼好欺,實際滿身抱負,城府極深,行為處事讓人捉摸不透。
“其實說到罪己詔也不是不能下,古往今來,一些帝王在遇到民間遭遇天災時,有的也下罪己詔。”蘇墨說道。
丞相聽到同僚說這話,卻搖了搖頭,回道:“什么罪己詔,不過是一些君主想借此收攏人心罷了。沒有銀錢,沒有糧食支援,帝王下罪己詔不過是口頭上的安慰。天災后,災民無數,只有迅速將銀錢和糧食運到災區才是正事。再說,咱們這皇上也沒什么對不起百姓的。”
蘇墨嘆息了一聲。
當下之際,確實是朝廷最困難的時候,國庫空虛,天降大難,朝廷上下不能團結一心,反而是各有各的小團體。
“好啦,蘇老弟,咱不聊這些了,趕緊將名單列出來,交給皇上吧。”李璟此刻也很擔憂災區受難的百姓。身為丞相,在這樣國家大難之際,當想盡辦法出謀劃策,救百姓于危難之間才對。
只是如今,本該他做的事,皇上都替他做了。
災情處置方案
三日后,金陵城。
隨著各個街道都張貼了災情的告示,百姓們都已知道西南發生特大地震一事。
一些百姓自發的前往官府在每個街道設置的登記點,去捐善銀。
他們有的捐個十幾二十文錢,有的捐一兩百文錢。
負責登記的是有朝廷的官員,還有衙門的衙役。
到了中午,天氣暖和一些時,隊伍甚至排了幾十米遠。
人群中,大多數人穿的是粗布衣裳,卻也有一些穿著綾羅綢緞的士族官紳,還有不少當地的商人。
朝廷規定了,官紳、士族、商賈、富農都需捐銀,不過對捐銀數額沒有規定。
于是乎,有的人捐了一二兩銀子表示一下便是了,但也有的拿出幾千兩銀子。
登記的官員一邊登記一邊報數:
“王善王大人捐銀二百兩。”
“謝釗謝大人捐銀一百五十兩。”
隨著衙役開始報數,下頭的一些商賈貴族開始掂量自己捐的數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