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喪的是:自己認為活過半輩子,從頭開始能掌握面對的一切,其實不是。
興奮或歡喜的是:誰也不會抗拒充滿靈氣、生動的靈魂;誰也不會拒絕青春活力的異性軀體。
這次,王得才又來找許東,口里興奮地嘟囔著:
“真來了,許東,還真有導演專門來找你買版權啦!”
上次,許東創作的《打工妹》在佛山文藝得了一等獎,雜志社組織了隆重的頒獎活動,邀請許東前去參加。
這自然通過縣文聯聯系到許東。許東自然不可能去,一則要高考,二則準備籌備“四海飯店”。
縣文聯是清水衙門,平時難得出門。這次,沈主席拍板決定,代許東前去領獎。
沈主席的理由是:“我們縣文聯這么多年第一次取得這么大的成績,而且,得獎是我們的一個高中學生。出去多有面子。”
沈主席向分管文聯的縣領導匯報,領導同意了,九十年代初,這種文學獎還是很有影響的。
于是,沈主席和周編輯一起去了佛山文藝。
活動規格很高。
沈主席和周編輯如劉姥姥入大花園,入住五星級酒店、吃海鮮自助餐、游覽觀光當地名勝景點……
行到頒獎典禮現場,沈主席上臺替許東領了證書和獎金,當主持人說出創作《打工妹》是一名即將高考的高中生時,一時掌聲連連。
臺上的沈主席感覺有榮與焉。
領獎完畢,有人演找上門,要請他們吃飯
問明來意,就是想購買《打工妹》影視版權的年青導演。
在珠海沈主席和周編輯接受青年導演的請吃,知道了青年導演叫寧曉。
此時的寧曉在業界名聲不顯,在電視臺做導演,拍導的都是各類廣告和小短劇。
寧曉從京城電影學院畢業后,本分配自家老家省城一個不錯單位。他為了電影夢,辭職到了改開最前沿的廣東省。
但因為那是各電視臺自主權不夠,很難拍影視劇。
寧曉一直在尋找機會。
一次寧曉看到佛山文藝大賽信息,看了獲《打工妹》,立刻被打動了。
鮮活的時代氣息,生動的生活細節,特別是主角曲折的情節,契合電視劇的特點元素。
并且,電視劇《外來妹》正在熱播,這是一個現象級的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