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許巖為畢業(yè)晚會焦頭爛額的時候,在離二中學校幾十里外的縣文聯(lián)主席的辦公室,文聯(lián)的文學內刊周編輯急沖沖跑進辦公室。
“沈主席,好消息,廣東佛山文藝來電話了。”
沈主席有些無語,周這人啥都好,就是醉心文學,與現(xiàn)實生活有點脫節(jié),話說經(jīng)常說不到點上。
廣東佛山文藝跟咱有關系嗎,還好消息?
沈主席是搞攝影,之前在縣委辦為領導攝影,后來得過幾次攝影大獎,再后來調到文聯(lián)當了主席。
周編輯是搞文學,雖說和攝影一樣都是文藝,但似乎總和自己不在一個頻道。
但沈主席聽周編輯講述,剛剛,周編輯接了一個電話,是佛山一家文學雜志社,他們舉辦了一屆打工小說大賽,經(jīng)過幾輪評審,一篇2萬字的《打工妹》小說脫穎而出,被評為一等獎。
“他們查詢作者,問到我這里來了,作者是縣二中一位叫許巖的。”
沈主席當時興奮了,好消息啊,文聯(lián)向來是清水衙門,存在感不強,特別是在領導面前。
沈主席在辦公室里轉了一圈,拿出一個主意:這件事得推一波,可以成為我們文聯(lián)的成績。
“二中的?老師?”
“是學生,二中老師王得才是我們作家協(xié)會會員,我打電話問他,他說這位許巖是高三學生,已經(jīng)在《知音》《讀者》發(fā)表過文章了!”
學生身份更有噱頭,而且還在流行雜志發(fā)文章!沈主席越想越興奮。
“佛山那里的一等獎獎金一萬元。”周編輯說。
“啊!廣東的就是有錢!”
沈主席一拍大腿:“走走,去二中。”
且說5班班主任兼語文老師王得才接了周編輯兩個電話,心里酸爽的不行,心臟有點受不住。
許巖這家伙得獎了,據(jù)說獎金一萬元,縣文聯(lián)的沈主席來到學校看他。
九十年代的萬戶雖然比八十年代的萬元戶含金量低,但一萬元啊,卻是能夠抵得住一家人好幾年的收入。
廣東人真特么有錢,王得才忍不住想,以后也要寫點什么,往廣東投稿。
王得才立馬屁巔屁巔地跑去向蘇開顏報告。
關于許巖的事,已經(jīng)不再感到意外,可這次得獎,卻是妥妥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