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始至終。
羅驍都保持著從容淡定,保持著強大與自信。
景國朝廷從一開始,就陷入了他的節(jié)奏,被他牽著鼻子走。
與紀王的交手是如此,與國師的交手是如此,統(tǒng)兵與司錦年的交手亦是如此!
萬鈞加身,他自一力擔之。
可到了此時此刻。
他見到了紀王的蛻變,也感知到了不良帥去了云州,棄雍州于不顧,而刀迫百里月泓,他終于明白了景國天子的布局。
他自認棋力不俗,將景國,蜀國,炎國,旸國,都納入了這場棋局。
他要逐一撕開景國華麗的外力,讓其他國家看到景國這具腐朽的軀體,屆時,不曾入局的靖國,也將不得不來。
他始終認為,自己的布局并未出錯。
可到了這一刻他才知曉。
景天子的布局,卻更見大局觀!
可以說。
此局到了這里,羅驍已經(jīng)輸了一大半!
縱是讓他打贏了雍州這一戰(zhàn)又如何!
于整個大局而言,是景國贏了。
為何這么說?
羅驍為了逼迫不良帥現(xiàn)身,選擇層層加碼的方式,想要逐步瓦解景國朝廷的手段,讓列國看清景國的弱勢,也想以最小的代價掃清障礙,迎戰(zhàn)不良帥。
景天子卻順勢而為。
用羅驍給紀王制造壓力,促使他打破自身瓶頸,成為景國又一個根撐天國柱!
而且,景天子還明明白白的告訴你。
你要讓不良帥現(xiàn)身,可以!
朕讓他去打旸國!
去打百里月泓!
因為你,配不上!
正如此時。
紀王口吞龍珠,在國運國勢,真龍氣運的推動下,結合自身的九境修為,終于擁有了堪比大宗師的戰(zhàn)力。
雖然從根本上講,大宗師境界,與大宗師戰(zhàn)力,并不是一回事。
以紀王的底蘊,突破到大宗師境界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