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院之內。
賀煒坐在主考官的位置上,隔著兩進的院門,眸光淡淡的望著大門前院,陸續排隊接受檢查好的學子。
此時的他,已經徹底冷靜下來。
其實。
不管姜峰在檢查流程上,做得再嚴謹,查得再仔細,也終究改變不了大局。
從許多年前開始,這場看似公平公正的秋闈,實際上早已牢牢把握在文官士族的手上。
誰人高中,誰人落榜,是文官士族說了算。
別的不說。
前三十六個參與朝聞學宮考核的名額,私底下早已被瓜分得明明白白。
世襲罔替的武將勛貴,不希望有更多的武夫躋入這個圈子,作為與圣人共治天下的士大夫,自然也不希望有更多‘無關人員’加入朝堂。
這也是當初雍州之時,江瑾為何要以朝聞學宮的名額作為條件的原因。
江瑾自然相信江鴻的學識。
但官場上的事情,他比江鴻更清楚。
不管在朝在野,其實人與人之間,就是一個個圈子。
武將有武將的圈子,文官有文官的圈子。
武人講究血脈親情,講究袍澤情義。
文官講究門生故吏,其實就是講究人情世故。
可歸根結底,還是繞不開利益二字。
于我有益,于我有利,方才有結交的可能。
只是有時候利益不僅僅體現在錢財上面而已。
但這顯然不是陛下樂見其成的事情。
文帝推崇儒道,設立朝聞學宮,初衷當然是好的。
可天下就這么大,朝堂之上也就這么多的官職。
自己人少了一個,便代表自己少了一杯羹,也便代表對手多了一個。
賀煒在官場沉浮二十年,豈會不懂?
他不知道姜峰今日的舉動,到底是出自對公平的追求,還是武將對文官的壓制和削弱……其實都無所謂。
最終決定誰人高中的權力,仍然不在武將手中,更不在不良人手中。
但他需要考慮一件事。
不良人只是陛下手中的刀,可如今姜峰這柄刀……卻頗為陛下賞識。
賀煒當然也清楚,姜峰背后的能量,其實也確實很強。
可恰恰是這股能量,為他招來了諸多的仇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