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拋去殘忍的一面。
以前的文守仁,倒也算是一個合格的院長。
在他剛剛繼任院長之職的前幾年,一直盡心盡力。
傳道授業,解惑答疑,致力于言傳身教。
他以身作則,約束學子的行為,注重學子的道德修養。
他也并不吝嗇,為稚子啟蒙。
學子家中若有困難,他會盡力相幫。
守仁二字,是將他養育成人,如師如父的老師為他起的名字。
他的前半生,也一直恪守遵行。
然而,是什么讓他發生了改變呢?
讓他擁有了殘忍而極端的想法,讓他拋棄從前堅守的信念,投入洛神教的門下?
事情總有起因。
文守仁雖滿腹經綸,一生卻沒有考取功名,只是守著江州書院,守著老師臨終前的托付。
這同樣是他的理想。
他不做官,只想讓書院的學子做大官。
讓江州書院的學子,位列朝堂,乃至坐上首輔,統御百官,才是他的愿望。
別人或許不理解,但他自有堅持。
試想一下,若朝堂的三省六部,皆是出自于江洲書院,他這位院長的分量該有多重?
可比皇帝乎?
然而,現實卻給了他一個沉重的巴掌,一年接著一年,一次接著一次,打得他頭昏腦漲,直至面目全非。
整整十年過去,竟無一人得三甲?
書院上下,竟是廢物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