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大家都以為,也就第一天能有這樣好的飯菜?,F在的世道,誰家的日子都不寬裕。雖然這幾年天公作美,收成不錯,但繁重的賦稅,也只能勉強溫飽。
下工之后,二柱和石頭悄悄找了張梓瑞,說他敗家。
“梓瑞阿,不是叔說你啊。這往后的日子還長著呢,用錢的地方也多,錢要省著花,不然遲早會被敗光?!笔^一臉擔憂的說。
“是啊,你們家的日子也不好過,村里干活吃的也不講究,管飽就行。”二柱十分認同石頭的話。
“我知道叔叔們的好意,蓋房也是重體力活,大家吃好一些也好干活,而且也吃不了多少?!睆堣魅疬@樣做也是為了討個好口碑,近快融入村里去。
二柱和石頭見他不以為意,也不好多說什么。于是轉移了話題,開始說起找木匠打家具,做門窗等事。二柱的表兄會木工,張梓瑞將這事托付給他。
隨后,上工的人發現,他們的中午飯,不止沒有變差,甚至比第一天還好。雖然還是兩菜一湯,但菜都是自家種的時興蔬菜,葷菜也成了大片的肉。
充滿驚喜的農家漢子們,此時也只能道一聲,張家厚道。對張梓瑞這個外來人口的印象,那是極好的。同時,這些人干起活來更加賣力。張家的荒地上,每天都是一副熱火朝天的樣子。
很快張家這頓中午飯成為了村里人的談資。淳樸的人家,覺得張家厚道。心小的人,覺得張梓瑞敗家,都落難了還擺闊給誰看?還有些人后悔,當初怎么就沒去張家幫忙。
當然也有人去問石頭和二柱還要不要人,但是都被拒絕了。去找張梓瑞的人,也被他委婉的拒絕了。溫家二伯母知道后,覺得十分惋惜,因為溫成錢和他兒子溫奇禮都不在家中。她也想故意在飯點去蹭飯,但張家和溫家也沒個女人,都是一幫大老爺們,去了不合適。
村里的土坯房,也就是用幾塊木板和木頭做的模具,放在石腳上,形成一個長條形的槽,在放入加了稻梗的粘土,用木頭分層夯實成墻,然后再加上茅草頂棚就行,也沒多少講究。所以建起來,比預想中的還快。
張梓瑞看著簡陋的家慢慢形成,心中有種莫名的歸屬感。國人那種擁有自己的家,才有安全感的思想,多少對他還是有些影響。不過這只是暫時的居所,以后有能力了他還會建更好的。
相比于他,溫奇文的心情是激動的。他們也有自己的家了,而且就挨著弟弟妹妹。正如他原本從來沒想過會嫁人一樣,他也沒想到嫁人之后還能挨著自己家住。
張梓瑞他們找的人多,沒多長時間房屋就建好了。房屋好了,大家又幫忙圍了個院子,將院里的地面弄平整。有感于張家的厚道,這些農家漢子,還幫忙把剩余的荒地給翻好,直接可以種菜。
房屋可以入住,家具也送來了。不過這些家具,也只是一張木床,一張方桌并四條長板凳,加一口四四方方的衣箱。
隨后,張梓瑞和溫奇文花了二十文雇了村里阿牛叔家的牛車,去鎮上購置日常用品。村里的牛車只有趕集的時候才會到鎮上,一個月也就是三次。
張梓瑞不知道,之前文武兩兄弟為了省錢,都是走路去的。這次要不是張梓瑞也要去,而且要買的東西太多,溫奇文也不會舍得坐牛車。
☆、百忍成鋼
坐在晃晃悠悠的牛車上,看著四周山明水秀的景色。聞著路邊淡淡的野花清香,聽著林間鳥兒脆鳴。張梓瑞覺得此時的心境無比的平靜,歲月靜好。
“這不年不節的,你們要到鎮上做什么?”阿牛叔一邊趕著牛車,一邊問。
“剛蓋好房子,差些東西,到鎮上補齊?!睆堣魅鸾忉?。
阿牛叔:“看我這腦子,把這事都給忘了?!?/p>
溫奇文:“阿牛叔,家里缺的東西多,到時候要麻煩你多等些時候。”
阿牛叔:“沒事,到了鎮上,你們盡管放心去。”
到了鎮上,他們先去買了棉被,又扯了些布料,回去做被面什么的。過了這個月,天氣會漸漸轉涼,家里也得提前準備過冬的衣物,弟弟妹妹的棉被也有些薄了。
此時的溫奇文那是恨不得把銅板掰開使,張梓瑞見他這幅模樣,也開始想著怎么賺錢。他們到三水村總的只有四十兩銀子,前前后后已經用了二十兩左右。今天把所有東西置辦齊,也得花不少錢。雖然錢看著還能剩不少,但是現在家中卻沒什么收入。
接著又去買了碗、裝油鹽調料的小壇子,買碗時,溫奇文看到一套有些粗糙的茶壺。問了問價格,竟然要五十文,有些小貴。但是他想了想,還是咬咬牙買了。
張梓瑞看了覺得有些詫異,小孩一向節儉。隨即他想到了小孩買的時候,看了他一眼,他明白了這是給他買的。唉,這孩子總是為別人著想,卻從來不想想自己。
家里什么都沒有,兩人陸陸續續買了不少東西。拿不下了就送去阿牛叔那里,放到車上。
他們去雜貨鋪的時候,張梓瑞見鋪子里有不少調料,讓小孩買了一些。他看到鋪子里還有紅薯賣,有些奇怪地問:“阿文,村里種紅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