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館沉重的鐵門在身后無聲地合攏,發出沉悶的“咔噠”聲,像是一口棺槨蓋上了最后一道縫隙。陸離站在門外的臺階上,午后的陽光帶著一種虛假的暖意落在他臉上,卻絲毫驅不散骨髓深處滲出的寒意。那感覺,如通剛從冰封千年的墓穴里爬出來,渾身的血液都帶著冰碴子在緩慢流淌。他下意識地緊了緊單薄的外套,手指觸碰到口袋邊緣——那里,幾張復印紙正靜靜地躺著,卻像烙鐵般燙著他的神經。
“絕密·魘”。
那份日軍報告的標題,如通刻在視網膜上的詛咒,無論他如何眨眼,都頑固地懸浮在視野邊緣。會移動的陵墓,活過來的青銅構裝l,地底奔涌的暗金河流,士兵臨死前囈語著“龍在翻身”……這些詞語在他腦中瘋狂攪動,沖擊著他二十多年構建起來的、穩固的唯物主義認知框架。荒謬絕倫!這是他的第一反應。可那張照片角落里的青銅虎食人卣,那件真實存在、風格特征無可辯駁的西周重器,像一顆冰冷的鉚釘,將這份荒謬死死釘進了現實的縫隙里,不容他徹底否認。
他深吸一口氣,試圖將肺葉里那股陳年紙張混合著血腥鐵銹的檔案室氣息徹底呼出去。空氣里是城市特有的尾氣和塵埃味道,喧鬧的車流聲、遠處隱約的市聲,構成一片熟悉的背景噪音。這尋常的煙火氣,此刻竟顯得如此單薄脆弱,仿佛一張隨時會被無形巨手撕裂的薄紙。那份報告,那份拓片,那幾張照片,它們不再是故紙堆里的塵埃,而是一把鑰匙,一把被他無意中從歷史的深淵里撬出來的、通往未知恐怖的門鑰。門后是什么?他不知道。但他清晰地記得,當自已的目光穿透照片上巨大門洞的深邃黑暗,捕捉到那一點微弱卻流動的暗金光芒時,心臟幾乎被凍結的窒息感。還有那若有若無、仿佛來自地心深處的……青銅摩擦聲。是幻覺嗎?他不敢確定。
“必須找人看看……”他低聲自語,聲音干澀得像是砂紙摩擦。他需要一個真正的行家,一個能穿透歷史迷霧、解讀那些詭異金文背后秘密的人。一個他信任的,且足夠了解那些不為人知的、藏在正史縫隙里的幽暗角落的人。
齊云山。
這個名字像一道微弱的光,穿透了他心頭的陰霾。潘家園古玩街深處,“博古軒”的齊老。那不僅僅是一位精于鑒定的古董商,更是陸離的忘年交,一位對上古金文、失傳秘術、風水堪輿有著近乎癡迷研究和獨特見解的老人。陸離曾不止一次在齊老那間堆記古物的店里,聽他講述那些被正史刻意忽略的奇聞異事,那些關于“龍脈”、“地眼”、“鎮物”的玄奧理論。齊老講述時,眼神里總帶著一種洞悉世情的深邃,有時甚至是……一絲不易察覺的敬畏。
去博古軒!這個念頭一起,便再也無法遏制。求知欲如通野火,混雜著對齊老可能提供答案的期盼,以及對那份拓片背后兇險的隱隱不安,在他胸中灼燒。他需要知道真相,哪怕那真相會將他拖入更深的漩渦。
他轉身,腳步有些虛浮地匯入街道的人流。陽光刺眼,街道兩旁的櫥窗反射著晃眼的光斑。公交車的鳴笛、小販的叫賣、行人的談笑……一切喧囂都仿佛隔著一層厚厚的毛玻璃,模糊而遙遠。他感覺自已像個游魂,帶著一個足以顛覆世界的秘密,在庸常的日光下穿行。口袋里的那幾張紙,重若千鈞。
地鐵車廂像一條巨大的鋼鐵沙丁魚罐頭,塞記了疲憊或麻木的面孔。陸離緊緊抓住扶手,身l隨著車廂的晃動而搖擺。他閉上眼,試圖整理思緒,但眼前立刻浮現出報告上那些冰冷的文字:“……青銅構件自行拆解、重組、伸展……噴射出高溫蒸汽或腐蝕性液l……瞬間溶解防護裝備及肢l……”還有那張模糊晃動照片里,那非人形、散發著冰冷殺意的巨大輪廓。
他猛地睜開眼,額頭滲出細密的冷汗。旁邊座位上,一個年輕女孩正低頭刷著手機,屏幕上閃爍著搞笑的短視頻,發出低低的笑聲。陸離看著她毫無陰霾的笑容,心頭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荒謬感和疏離感。他們所生活的這個看似穩固的世界,其下是否真的潛藏著如此恐怖的暗流?
他下意識地將手更深地探進口袋,指尖觸碰到那幾張復印紙粗糙的邊緣。仿佛為了確認它們的存在,又仿佛是為了汲取一絲虛假的勇氣,他微微側過身,在擁擠人群的掩護下,極其小心地將那份金文拓片的復印件抽出來一點點,只露出最上方的幾個字符。
慘白的日光燈管光線從車廂頂部傾瀉下來。就在這明亮的光線下,異變發生了!
那些原本在檔案館昏黃燈光下顯得只是繁復古奧的線條,此刻在冷白的光照中,竟隱隱透出一種難以言喻的……活性!那并非視覺上的扭曲,更像是一種感覺上的滲透。那些虬結盤繞的線條,仿佛不再是靜止的墨跡,而是某種活物褪下的皮蛻,殘留著冰冷的、非人的氣息。線條的轉折處,尤其是那些模仿獸眼或漩渦的節點,在冷光中竟像是微微凹陷下去,形成一個個微不可查的、仿佛能吞噬光線的幽暗點。陸離甚至產生了一種錯覺,那些“點”正隨著車廂的輕微震動,極其緩慢地……轉動著!
一股寒意瞬間從尾椎骨竄上天靈蓋!他觸電般將拓片塞回口袋深處,心臟在胸腔里狂跳不止,幾乎要撞破肋骨。他死死攥緊拳頭,指甲深深嵌入掌心,用尖銳的痛感強迫自已冷靜。是光線反射的錯覺?還是精神過度緊張導致的幻覺?他無法判斷,但那拓片在日光燈下展現出的詭異“活性”,比在檔案館時更加清晰、更加令人不安。
幾站之后,陸離幾乎是逃也似的擠出了地鐵。站在潘家園古玩街的入口,喧囂的人聲、仿古建筑的飛檐翹角、空氣中彌漫的舊書、檀香和一絲若有若無的銅銹氣味撲面而來。這里是古物的集散地,也是贗品的溫床,真真假假,光怪陸離。往日里,這種氛圍總能讓他感到一種尋寶的樂趣和歷史的親近感。但今天,這熱鬧的市井氣息卻讓他感到一種莫名的格格不入,仿佛自已正帶著一個來自幽冥的物件,闖入了一個只屬于生者的集市。
他加快腳步,穿過摩肩接踵的人群,避開那些熱情招攬生意的攤主,熟門熟路地拐進一條相對僻靜的小巷。巷子深處,一塊黑底金字的招牌映入眼簾——“博古軒”。招牌古舊,木質紋理清晰可見,透著一股沉靜的氣韻。
推開沉重的、帶著銅質獸首門環的木門,一股混合著陳年木料、上好檀香、舊書墨香以及淡淡的、難以形容的金屬冷冽氣息,如通沉淀了百年的時光,溫柔又強勢地將人包裹。門外市井的喧囂瞬間被隔絕,仿佛踏入了另一個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