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聽見前面轎旁的若彤笑嘻嘻地對甘露道:“姐姐,這禪寺和你是一個名字。你這名字是誰取的?真好聽!”
甘露沖著她“哼”了一聲,得意地道:“我這名字可是真定的崔姨奶奶取的。崔姨奶奶說,愿我如觀世音手中凈瓶里的一滴水,除了心中無垢之外,還要能潤澤他人。”
若彤就好奇地問:“崔姨奶奶是誰?”
“是……”甘露語氣微頓,這才道,“是夫人的庶祖母。”
若彤不由吐了吐舌頭,忙道:“那素絹姐姐呢?她的名字有什么含義?”
“和我的是一樣的意思。”甘露笑道,“讓我們少惹是非,心如明鏡,不要被那些榮華富貴迷了眼,忘了自己是誰。”
若彤不滿地叫了一聲,道:“怎么輪到我和若朱的時候就都變成了紅色?”
“紅色不好嗎?”甘露笑道,“紅色最是莊重大方,你們是夫人近身服侍的,這個名字正好。”
轎子里的竇昭聽著,情不自禁地笑了起來。
幾個丫鬟的名字的變化也正如她的經(jīng)歷。
初來京都的時候,祖母怕她被人欺負(fù),盼著她身邊的丫鬟婆子都能對她忠心耿耿;等到甘露幾個到了出府的年紀(jì),她已在英國公府站穩(wěn)了腳跟,所求的就不再是忠心和服從,而是當(dāng)家主母的氣度;再后來進(jìn)來的小丫鬟,都以“拂”字取名,丫鬟仆婦,對她來說已不是唯一可以倚重的人了。
以后,她又會給丫鬟們?nèi)∈裁疵帜兀?/p>
思忖間,甘露寺到了。
她們下了轎,主持和知客和尚早已在山門前等候。
見過禮,年過四旬的主持回避,由已過知命之年的知客和尚帶著她們游甘露寺。
大雄寶殿前的兩株黃櫨樹有合抱粗,雖有百年樹齡,卻依舊枝葉繁茂,燦爛如火。
蔣琰等人嘖嘖稱贊。
知客和尚就講起這兩株樹的歷史來——甘露寺怎么被毀于戰(zhàn)火,又怎么重建,兩株黃櫨樹卻始終屹立不倒……
故事曲折而有趣,蔣琰等人聽得津津有味。
這是每次有客初游甘露寺之時知客和尚都要講的故事。前世竇昭已經(jīng)聽過好幾次了,知客和尚一開口她就知道下面會說些什么,可看著蔣琰等人臉上時而驚嘆時而愕然的表情,她的心情卻很愉悅。
他們在甘露寺里游玩了一番,中午就留在甘露寺用齋飯,午休。
竇昭覺得有點累,在小院里轉(zhuǎn)了兩圈,消了消食,就歇了下來。
蔣琰卻覺得渾身都是勁,拉了蔣驪珠去隔壁的放生池看烏龜、錦鯉。
苗家雖然家道艱難,可苗家的兒女還是規(guī)規(guī)矩矩養(yǎng)大的,苗安素出嫁前難得出門一趟,如今好不容易出來了,她很想和蔣琰她們一起遛達(dá),可見竇昭歇下了,她又怕仆婦們覺得她舉止輕佻,小瞧了她,想了想,笑著和蔣琰道別,回了給她安排的廂房。
四周靜悄悄的,苗安素閉著眼睛,卻怎么也睡不著。
這個時候,耳朵就特別的靈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