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爺這不還沒有成親嗎?等成了親,這稱呼再升一等也不遲。”
通常被別人非議的總是最后一個才知道。
等宋翰知道的時候,這件事已經傳遍了京都,被當成笑話講了很久。
盡管如此,宋墨給孩子取的大名“明毅”,也只被叫了一個晚上——次日的洗三禮,升了乾清宮少監的汪格親自到英國公府傳旨,皇上給元哥賜名為“翮”。
宋墨和宋宜春詫異不已。
只有皇家取名,為了避忌,才會用這樣么生僻的字。
皇上這完全是按照皇家的規矩在給元哥取名字。而皇上并不是個婆婆媽媽的人,自己的幾個孫子還認不全,怎會想到給元哥賜名?何況這取名字向來是家中長輩的事,宋宜春還沒有吭聲,皇上倒越俎代庖了,雖說這是無上的恩寵,可這恩寵來得也太莫明其妙,讓人心中不安。
宋墨接過圣旨,和宋宜春一起請了汪格去小花廳喝茶。
宋宜春就問汪格:“皇上怎么想起給我們家孩子賜名來?”
汪格和宋墨打交道得多,宋宜春這兩年雖不受皇上待見,可到底是五軍都督府的五個掌印都督之一,汪格自認和宋氏父子的交情都不錯,也不客氣,直言道:“皇上那邊還等著咱家回去服侍,咱家也不和國公爺、世子爺繞圈子了。貴府的大公子這也是沾了東宮三皇孫的福氣。昨天三皇孫洗三,皇上去了東宮,看著三皇孫白白胖胖,能吃能睡的,心中歡喜,就給三皇孫賜了個名。今天一早起來,皇上突然想起貴府的大公子只比三皇孫只小一天,今日要做洗三禮,就吩咐行人司的寫了份圣旨,讓咱家做了天使來貴府宣旨了。”
真的是這樣的嗎?
宋宜春很懷疑是宋墨做的手腳。
可這個場合卻不適合打探。
他忙說了一堆“謝主隆恩”之類的話,塞給了汪格兩個大大的紅包。
宋墨則悄聲地問汪格:“皇上賜了三皇孫一個什么名?”
汪格就沾著茶水在茶幾上寫了個“翀”字。
翀,鵠飛舉萬里,一飛翀昊蒼。
翮,羽莖也,取大翮為兩翼,振翮高飛。
宋宜春倒吸了口冷氣。
皇上這是什么意思?
要讓元哥輔佐皇孫不成?
宋墨卻很是感激。
不管皇上是像汪格所說的那樣臨時起意,還是知道他父親不慈,有意抬舉這個孩子,有了皇上賜的這個名字,就像在孩子身上貼了個護身符似的,誰想為難這孩子都要先掂量掂量了。
他又賞了汪格兩個大大的紅包,這才送了汪格出門,將圣旨供在了祠堂,和宋宜春去宮里謝恩。
內院已經炸開了鍋。
來參加元哥兒洗三禮的人紛紛給竇昭道賀。
竇昭微笑著一個個道著“多謝”。
穩婆也跟著臉上有光,望著盆里大大小小的銀錁子金錁子,止不住地笑:“哎喲,老婆子也跟著沾光了,回去以后也能在街坊鄰居面前顯擺顯擺了。”
素心等服侍竇昭的人捂了嘴直笑。
五太太不免感慨:“四姑爺在皇上面前可真是有顏面,這孩子落地還沒三天,就賜了名字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