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真的,上了世子爺的當了!
賓主十幾年,國公爺的脾氣他哪里會不清楚。如果是其他的事,國公爺還能忍,這件事,國公爺絕對不會忍。所謂的開祠堂、請了陸家老太太等人來責罰竇氏,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到時候國公爺十之八九就要把這筆賬全算在自己的頭上。
陶器重不由得暗暗苦笑。
自己又何嘗想得到?!
在來樨香院的路上,他就隱約感覺到了。從那家餛飩館開始,自己就已經入了別人的彀!
但這件事的后果,他卻沒有辦法承擔。
至少,在國公爺怒發沖冠的時候,他不能夠承擔!
不然,等待他的就有可能是身敗名裂,背著永遠也洗刷不掉的恥辱離開京都,有可能還會因此影響到子孫的聲譽……
“國公爺!”陶器重只好輕輕地瞥了常護衛一眼,低聲道,“這門婚事,三書六禮俱全,如果傳出世子爺和夫人婚前就‘私相授受’的謠言,只怕竇、宋兩家的名聲也要受損!常護衛之言確實有理,可國公爺您想想,事發之前,世子爺和夫人,一個在真定,一個在京都,是怎么認識的?夫人一介女流,怎么就指使得動身邊的護衛來救世子爺?這件事連我都不知道,”說到這里,他若有所指地語氣微頓,又瞥了常護衛一眼,“夫人是怎么知道的?陳先生又是怎么知道的?偌大一個戒備森嚴的英國公府,陳先生又是怎么把世子爺救出去的?”他說完,朝著宋宜春深深地揖禮,“國公爺,您可要三思而行啊!世子爺剛剛遷了金吾衛同知,您就坐實了世子爺和夫人婚前‘私相授受’之事,您讓皇上怎么想?您讓竇家怎么想?您讓世人又怎么想?只怕世子爺一句‘造謠’,就能讓您下不了臺啊!”
宋宜春一個激靈。
他想到皇上宣他進宮,親口告訴他宋墨升遷的事!
那小chusheng向來手段多變,想想自己上當的事,難保他連皇上也一塊給唬弄了!
正如陶器重所言,這件事傳出去,吃虧的還是自己。
說不定那小chusheng正等著自己上當受騙呢!不然怎么就讓常護衛發現了那個姓陳的?以宋墨的狠毒,怎么會留了姓陳的這個活口……不行,自己不能再上那個小chusheng的當了……這件事還得找陶器重從長計議……可陶器重到底有沒有和那小chusheng暗中有什么來往呢?
他的表情陰晴不定。
陶器重卻能猜到宋宜春在想什么。
想和自己商量這件事,又懷疑自己和宋墨暗中勾結……
他躬身,語氣真摯地道:“我已是快到知天命的年紀了,早絕了入仕之心。這十幾年來承蒙國公爺厚愛,戰戰兢兢,片刻也不敢大意。雖說這國公府以后是世子爺的天下,可那時候我早已老邁,辭別京都,又與我何干?古有房杜,今有孫懷!我雖不才,不敢與先賢們媲美,卻也是不敢壞了士林的聲譽!”
房杜,是指唐太宗時的名臣房玄齡和杜如晦。孫懷,是指顯宗皇帝時的內閣首輔——他為感謝顯宗皇帝的知遇之恩,在顯宗皇帝殯天之后,不顧新君的挽留,辭官回家,做了十年的書院山長。而且顯宗皇帝也是有名的仁君。
被陶器重比喻為賢君,宋宜春面色漸霽,聲音也溫和起來:“陶先生言重了,我這也是被那小chusheng給逼急了,病急亂投醫!你都不知道,皇上是怎么維護他的。有一次竟然當著東平伯說,若是那小chusheng行事輕浮,讓東平伯盡管去告訴皇上。唉!這哪里是在教訓他?這分明是在壓制東平伯啊!為了能讓那小chusheng順利地接掌五城兵馬司啊!我現在,養的不是兒子,是祖宗!你說這天下做爹的,有誰像我一樣……”
陶器重長長地吁了口氣,可又抑制不住地腹誹。
這天下間也沒有你這樣做爹的,好生生的能夠支應門庭的兒子,卻非要把他往死里整……不過,國公爺到底是為什么容不得世子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