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娘娘和藹可親,皇后娘娘肅穆端莊。
特別是太后娘娘,她最后一次見到太后娘娘的時候,皇上已經殯天,遼王封太后娘娘為太皇太后,她們這些外命婦奉命進宮朝賀。太后娘娘形容枯槁,如同八十歲的老嫗,由人攙扶著,沒有完成授命儀式就暈了過去,沒過兩天,就病逝了。
她至今還記得太后娘娘那骷髏般僵硬的面孔。
竇昭低了頭,和宋墨給兩位娘娘行了叩拜之禮。
然后她聽到皇后娘娘聲音溫柔地對太后娘娘道:“雖說是在鄉野長大的,可這禮儀卻覺得不錯,可見是個聰明伶俐的孩子。”
竇昭想到這位皇后娘娘升格為太后娘娘之后,竟然敢杖斃了遼王的寵妃,而已貴為天子的遼王卻大氣也不敢吭一聲,就覺得有些緊張。
她垂著眼瞼,恭敬地垂手肅立在一旁,聽到太后娘娘略有些不悅地道:“北樓竇氏,乃是詩書禮儀傳世之家,教養出來的姑娘,自然不會差到哪里去。”
竇昭就聽見皇后娘娘忙笑著應了一聲“是”,聲音顯得格外的溫馴。
這樣的皇后娘娘,并不是她前世所了解的那個皇后娘娘。
太后娘娘朝著竇昭招手:“你走過來,讓我仔細瞧瞧。”
誥封
蓮子米大小的珍珠頭面,散發著瑩瑩光華,低調而華麗,氣勢略微弱一點的人都壓不住,讓人只看得見珍珠卻看不見戴珍珠的人。偏偏竇昭身材高挑,眉宇間英氣逼人,珍珠的光華不僅沒有讓她面目模糊,反而柔和了她面部的線條,讓她變得明媚照人,光彩奪目。
太后娘娘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叫了一聲“好”,笑道:“這孩子,倒是個會打扮的。”
竇昭曲膝行禮道謝。
舉止大方,不卑不亢,仿佛無數次經歷過這種場合,雍容而優雅。
太后娘娘不住地點頭,毫不掩飾她的欣賞。
宋墨的嘴角,忍不住地翹了起來。
皇后娘娘看著掩袖而笑,起身在太后娘娘身邊低語了幾句,太后娘娘愕然,朝宋墨望去,隨后也呵呵地笑了起來。
竇昭不解,脧了宋墨一眼。
宋墨正滿臉困惑地望著兩位娘娘。
太后娘娘見狀,笑得更歡暢了,吩咐蘭姑姑:“去,把前幾天福建進貢來的橘餅端出來給硯堂和他媳婦嘗嘗。”
蘭姑姑微愕,忙笑著應“是”,退了下去。
宋墨和竇昭上前謝恩。
太后娘娘就指了一旁的繡墩,道:“硯堂是我們看著長大的,你既然嫁給了硯堂,就是自家人了,坐下來說話吧!”語氣很是親切隨和。
宋墨笑著謝恩,坐了下來。
竇昭有樣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