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
竇昭見了舅母和表姐,自有一番契闊,又有五太太、六太太給舅母和表姐接風洗塵,一時間倒比那外院來送恭賀的還要熱鬧幾分。
晚上,舅母和竇昭同榻而臥說著體己話。
她細細地問著魏家逢年過節都給竇家送些什么節禮,請誰做的媒人,迎妝的時候都會送些什么東西過來……林林總總的,問了個詳細。對于魏家的安排,舅母大致上是滿意的,就是覺得魏家節氣時送的禮有些小氣,叮囑她:“你不要小看這些瑣事,可見他們家平時過日子有些吝嗇,大面上卻做得十分漂亮,是個講究虛名的人家。你在家里大手大腳慣了的,嫁過去之后凡事都要留個心眼,什么事都不要強出頭,也不要拿主意,他們家喝粥你就喝粥,他們家跟著吃面你就吃面,千萬不要拿了自己的陪嫁來貼補嚼用,你是好心,說不定你婆婆還嫌你嬌生慣養吃不得苦,過日子不懂得節儉,想吃什么,想穿什么,都忍著點。也不要隨便就拿了自己的陪嫁出來給夫家做面子,要知道,這種事有一就有二……”
竇昭不由感嘆。
姜還是老的辣。
只是這次舅母卻看錯了。
魏廷瑜倒是個十分豪爽的,但實在是囊中羞澀,拿不出那么多的銀子。
上一世,魏家娶她的時候抬了三十六抬的聘禮,她嫁過去才知道,那些多是田氏的陪嫁。這一世可能因為魏廷瑜和汪清淮、顧玉一起做生意的緣故,聘禮就置辦得齊整多了。
竇昭沒準備嫁過去,自然也不會去和舅母解釋些什么,想到舅母千里迢迢地來送自己出閣,她心虛不已,舅母說什么,她都點頭笑盈盈地稱“是”,哪里還敢多說一句話。
好不容易等舅母說完了話,丫鬟服侍舅母去洗漱,趙璋如嘟著嘴抱怨:“你比我還小幾歲,都要出閣了,我的婚事還不知道在哪里呢!我真不想留在家里!”
合適的上門女婿不好招。
竇昭聽了爆汗,卻無計可施。
上一世,她真不知道趙璋如到底嫁給了誰。
好在趙璋如性情開朗,有感而發地嘟呶了幾句,就把這件事拋到了腦后,拉著她嚷著要去看她的嫁妝。
竇昭讓甘露掌了燈,打開庫房給她看。
她拿著柄金鑲玉的玉如意嘖嘖稱贊:“這錯金花紋可真漂亮。”
門口傳來舅母的聲音:“那是你祖母的陪嫁,你姑姑出嫁的時候,又送給了你姑姑。”
現在則是竇昭的了。
趙璋如朝著竇昭眨了眨眼睛,忙做出一副乖巧的樣子挽了母親的胳膊,甜甜地喊聲一聲“娘”,解釋道:“我就是好奇,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