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上還穿著官服,可見是下了衙之后直接過來的。
竇昭親自給竇世英沏了杯茶。
竇世英目不轉睛地望著她,仿佛要把她看個清楚明白,烙在心底似的,讓竇昭十分的不自在,她只得道:“爹爹找我可有什么事?”
“沒什么事。”竇世英笑道,“就是我們父女這些日子都沒能好好說一句話,我特意來看看你。”然后道,“聽說你去鋪子里了,那邊的生意怎樣?順天府學一直照顧著你的筆墨鋪子,看來那個范掌柜還有點真本事。”
竇昭不由暗暗慶幸竇家所有的產業都由三伯父打理。
她岔開了話題,說起竇魏兩家的婚事:“……我覺得太不順利了,您不如請個師傅幫著好好看看,最好能挑幾個好日子選一選。”
婚期如果能延后,對她的計劃比較有利。
竇世英聽了皺眉,道:“你是不是聽說了什么?你放心,這件事我會給你做主的。王氏那邊,我肯定不會就這樣輕輕地揭過。這次她做得太過份了!”
“爹爹也不要聽風就是雨的。”竇昭道,“您總得聽聽七太太是怎么說的才是。說不定這是一場誤會呢?”
她還需要王映雪對付魏廷珍呢!
王映雪要是出了事,她的計劃豈不是又要改變?
“你不用幫她說話。”竇世英目露忿然,“從前的事,都是我的錯,她不愿大歸,我答應扶正她,保她衣食無憂,也是應該的。可這件事,她做得太讓人寒心了……”
面對總是不合時宜的父親,竇昭有些啼笑皆非。
她忙道:“爹爹有沒有想過,七太太扶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我在真定,她在京都,彼此井水不犯河水,我又要出嫁了,到時候更是一年到頭也難得回娘家一趟。她這樣做于她自己有什么好處?”
竇世英呆了呆。
竇昭柔聲道:“您不妨和七太太好好說說,到底是誰讓她這么做的?竇明年紀也不小了,您總得給竇明留幾分顏面。”
她記得,上一世高明珠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的事,到了次年開春,王行宜為竇明挑選了個寒門出身的少年舉人劉清濯為婿,四年后,劉清濯中了進士。盡管他才華橫溢,品行端方,對竇明一直很敬重,但竇明卻始終對劉清濯不冷不熱的,而且對撫養劉清濯成才的寡母百般挑釁,劉清濯因此痛苦不堪。她重生前,劉清濯正鬧著要休妻。
不過,那時候王行宜已經是內閣大學士,而這一世,他只不過是個云南巡撫,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知道劉清濯這個人?劉清濯有沒有可能成為竇明的夫婿?
竇世英聽了竇昭的暗示,果然認真地思索起來:“這些年來她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今年卻突然說受了景國公世子夫人之邀要去大相國寺聽佛法……”他說著,想到了魏廷珍,繼而又想起之前魏家待竇昭的態度,臉色忽然變得有些難看起來,在心里琢磨著,難道是魏廷珍……
他頓時坐不住了,心不在焉地和竇昭說了幾句話,就起身告辭了。
竇昭松了口氣,只求紀詠和宋墨兩個不要再添亂。
接下來的幾天,風平浪靜的,她一直陪著太夫人逛京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