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小霸王,萬皇后的侄子,云陽伯顧全芳的嫡長孫。
紀詠也聽說過。
可他的目光卻落在了顧玉身邊那個英俊的男子身上,眼神驟然閃過利刃般的寒光。
“鄭大人盛情相邀,我們不去喝兩杯,也太不給鄭大人面子了。”紀詠淡淡地道,走進了雅間。
何煜愕然。
只好也跟著走了進去。
偶然
雅間里重新布置碗筷,絲竹聲也重新響起來。
鄭兆坤給雙方引見。
“這位是云陽伯府的顧公子。”他笑指顧玉,然后介紹顧玉對面一個相貌平常卻氣質溫和的青衣男子,“這位是延安侯府世子爺,”最后才指了顧玉身邊的英俊男子,“這位是濟寧侯爺。”
何煜大吃一驚。
他雖然知道竇昭的未婚夫是濟寧侯,自尊心卻始終壓制住了好奇心——他并不認識魏廷瑜。
沒想到會在這種場合下見面!
難怪紀詠剛才的神色有些異樣。
何煜不動聲色地瞥了一眼那個抱著魏廷瑜的胳膊,幾乎半掛在魏廷瑜身上的風塵女子,這才把目光轉向了汪清淮。
文臣和勛貴,是兩個不同的圈子,偶有交集,也多是泛泛之交。就算是這樣,他也聽說過延安侯府世子爺豪爽仗義的名聲。他怎么和顧玉攪到一起去了?
他不由得多看了汪清淮兩眼。
鄭兆坤已經開始向顧玉等人介紹紀詠和何煜。
“這位是新科的探花郎紀見明,如今在翰林院任編修,伯父是我上峰的上峰紀侍郎;”他嘻嘻笑道,語氣里帶著幾分戲謔,并不讓人感覺到冒犯,反而有種親切,“父親乃通政司左通政,淮安知府紀大人,是紀編修的九叔。”
紀大人太多,只好以官職相稱。
汪清淮的眼睛不由閃了閃。
淮安也是這次運河疏浚的河段之一。
雖說與他和顧玉沒什么關系,但漕運總兵府在淮安,他們若是想染指漕運生意,或者是江南的織造生意,少不得要和漕運總兵打交道,淮安知府也就成了不得不結交的人物之一。
汪清淮頓時對鄭兆坤的知情識趣頗為贊賞。
鄭兆坤哪里知道汪清淮的心思,他只是覺得顧玉等人既然是接了運河的疏浚,多認識幾個與河工有關的官員總歸是有好處的。他現在全副的心思都放在了何煜身上。
剛才他和何煜起沖突的時候,紀詠袖手旁觀,可見這樣自稱姓“何”的公子完全有能力擺平這樣的糾紛,京都姓何的人家,又長得這樣的俊美……他想到了何閣老家的小公子……這引薦人的先后順序是分長幼尊卑的,按道理,紀詠是兩榜進士出身,又貴為探花郎,是翰林院編修,比沒有功名在身的何公子不知道強到哪里去了,可世間的事就是這樣沒有道理——越是那些沒有什么有耐的人,越是怕被別人輕瞧了,越喜歡爭這些虛榮,何公子,也不能得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