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十三覺得這主意很爛,可他此時還年輕,縱然心里覺得不對勁,卻也找不出竇昭的什么破綻來,鄭重地應(yīng)了,去找趙良璧商量這件事:“你說,四小姐是不是有什么事瞞著我們?”
趙良璧已經(jīng)是竇家在真定州的糧鋪的掌柜了。
他瞥了崔十三一眼,道:“就算是四小姐有事瞞著你,你知道了,就能改變什么不成?”
崔十三認(rèn)真地想了想,道:“不能!”
“那不就是了!”趙良璧笑道,“四小姐讓你做什么你就做好了,等到該讓你知道的時候,你自然就知道了。”然后邀他,“我要去趟東巷街,你去不去?”
“你去東巷街做什么?”崔十三已經(jīng)放了年假,是專程來真定州找趙良璧玩的,“我在這里只認(rèn)識你,肯定是要一起去的。”
趙良璧笑道:“小姐把別家武館和陳先生的宅子都托給了我照顧,那邊雖然有兩個老蒼頭幫著照看,可眼看著要過年了,總要過去看看才行。”
崔十三不疑有他,跟著趙良璧廝混了一天才回崔家莊。
四嫂妥娘正領(lǐng)著剛剛進(jìn)門的九嫂在廚房里忙著一家人的晚膳,四哥的兒子仲元和女兒長青正坐在廚房的小杌上幫著摘黃豆,準(zhǔn)備打了豆腐好過年。
看見崔十三回來,妥娘笑著問他:“可見著四小姐了?”
她托崔十三給竇昭捎去了自己做的兩雙鞋。
仲元和長青則乖巧地喊著“十三叔”。
崔十三笑著摸了摸兩個孩子的頭,懷里掏出一包飴糖遞給他們。
兩個孩子高興地歡呼起來。
崔十三這才道:“送去了。四小姐說穿著很合腳,讓你下次再給她做兩雙繡折枝花的就行了,還讓我給仲元和長青帶了兩匣子點心回來,聽甘露說,是宮里御賜的,是七老爺特意從京都捎給四小姐的。我把點心和四小姐賜給家里的東西放在了一起。”
妥娘聽著臉上就露出欣喜的笑容來,連說了幾聲“不應(yīng)該”,細(xì)細(xì)地問起竇昭有什么樣的鞋來:“過幾天就是四小姐的及笄禮了,我怎么也要帶著仲元和長青去給四小姐磕個頭。”
家里這幾天都在說這事,崔父還為此把崔十三幾弟兄都叫在一起商量送什么東西好。崔十三因為在京都呆了兩年,這件事就交給了他,他正在為此頭痛著,聽了妥娘的話不由嘀咕道:“還是四嫂好,兩雙鞋就打發(fā)了。”話音未落,心中一動,干脆不走了,坐在那里和長青一起摘著黃豆:“四嫂,您是在四小姐身邊服侍過的人,四小姐喜歡什么?”
妥娘和崔十三說著話,手里卻一點也不慢:“只要誠心誠意送四小姐的東西,四小姐都喜歡。”不由就講起竇昭小時候的事來,“……一丁點小人,誰對她好,誰對她不好,全都裝在心里。為人又大方,從來不都計較什么……”
崔九的媳婦看著妥娘侃侃而談,不由露出艷羨的表情。
崔四在幾個兄弟里最木訥,就是因為娶了妥娘,崔家上上下下沒有一個人敢怠慢他的。就是公公和婆婆,見到了他們兩口子也帶著幾分客氣,竇家四小姐更是隔三岔五地賞了東西下來,家里的人也都跟著沾光。還好妥娘的性子好,從不因此心生驕縱,輪到該她下地送飯就去送飯,該燒火做飯就燒火做飯,妯娌間都服她為人厚道,她上管得住丈夫,下管得住親戚,十里八村的婦人提起她來,九個人是羨慕,還有一個人是嫉妒。
想到這里,她的目光不由落在了年紀(jì)還小的仲元和長青身上。
有了四小姐這層關(guān)系,這兩個孩子還愁什么前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