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就說得很重了。
二太太忙出來打圓場:“怪只怪家里沒有個主事的人。七叔到今天也沒個繼承家業的,我看不如幫七叔找個清白人家出身的女兒過去服侍,讓那王氏回來主持中饋?!?/p>
“這倒也是個主意?!倍蛉怂尖獾?。
二太太忙道:“我看這人還得在親戚里頭找才好,知根知底的,這相互間也好走動?!?/p>
二太夫人頷首。
二太太就和二太夫人討論起誰家的女兒合適起來,那模樣,倒像是有備而來。
三奶奶坐在旁邊一聲不吭地喝茶。
這幾年他們幫著壽姑管理產業,日子漸漸寬裕起來,眼紅的人不在少數。七叔父那邊沒有兒子,就算是分了一半給壽姑,那剩下的也是一大片產業,何況壽姑出嫁不用再備嫁妝,竇明最多也就照著公中的慣例多給一點,也不怪有人惦記。
兩人正說得熱鬧,柳嬤嬤沉著臉走了進來:“太夫人,西府的四小姐派了人過來傳話,說濟寧侯病逝了?!?/p>
“??!”屋里的三個人都目瞪口呆,還是二太太最早反應過來,毛遂自薦地道:“壽姑是沒有過門的兒媳婦,照理應該送份祭禮過去,她一個小姑娘家,哪里懂這些,我過去給她幫幫忙?!?/p>
前所未有的熱忱。
二太夫人考慮到這些從前都是三太太的事,也沒有多想,道:“你和老三媳婦一起過去吧!”
三奶奶想著三太太也去,再多自己一個想必二太太也不會多心,亦道:“我也跟著一塊過去瞧瞧吧!”
“行!”二太夫人道,“濟寧侯府只有魏廷瑜這一個兒子,老侯爺一走,他就要當家理事了,府上少了主持中饋的人,魏家定會派人來商量婚期,你們把老三叫來,這件事還得他去應付?!?/p>
兩人齊聲應喏,一面派了人去請竇世橫,一面回去換了身衣裳,叫上三太太,一起去了西府。
和濟寧侯病逝的消息一起傳來的,還有陳曲水的一封書信。
他已隨宋墨平安抵達京都。宋墨是英國公府的世子爺,宅院在英國公府的西路,三間五進,出門就是英國公府的側門,通往剪子巷,剪子巷朝南是英國公府胡同,朝北就是因座落著順天府學而得名的府學胡同,走過了府學胡同,就是安定門大街了,進出十分的方便。他被安置在了宋墨宅院花園東北角的一個三間帶退步的小宅子里,宋墨派了兩個小廝服侍他的日常起居。他沒事的時候常和兩個小廝聊天,知道宋家人丁不興,英國公宋宜春是獨子,一個堂兄宋茂春、兩個堂弟宋逢春和宋同春都沒有出五服,其中逢春還是一個祖父的。宋宜春和宋茂春都只有兩個兒子,宋逢春有一兒一女,宋同春只有一個兒子?;蛘呤堑臻L孫的緣故,宋墨生下來就很得祖母——原兩廣巡撫陸宗源的女兒的喜歡,越過兒子把自己的陪嫁全贈給了宋墨這個孫子,宋墨在廣東有十三間商行,一萬多畝良田……最后委婉地告訴她,前幾天英國公夫人進宮給定國公求情之后,現任通政使陸宗源的次子陸復禮上書為定國公喊冤。
竇昭心火蹭蹭直冒,“啪”地一下把書信拍在了書案上。
到底還是人輕言微!
定國公死了不要緊,要緊是定國公死后那些倭寇怎么辦?福建的黎民百姓怎么辦?宋墨有權有勢還有錢,和她算起賬來什么辦?
所以當魏家人提出讓她百日之內出嫁時,她不禁喝斥道:“我們竇家又不是破落戶,沒有拿了自家的姑娘去給別人家貼金的道理?!?/p>
死訊
濟寧侯府來傳話的婦人四十來歲,穿了件鶯背色妝花褙子,頭上簪著鎏金簪子,手上戴著碧玉鐲子,白白胖胖,看上去像殷實人家的主母。
竇昭記得她。
她夫家姓金,大家都稱她金嬤嬤,是魏廷珍的乳娘,也是魏廷珍最信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