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寄修咂舌:“這么多!”
鄔善這才笑道:“從明天起,我也要到你們竇氏族學來讀書了!”
竇政昌幾個愣了愣才反應過來。
“你怎么突然要到我們家來讀書?”竇德昌奇道,“伯母舍得你離家嗎?”
鄔善的母親是續弦。鄔松年嫡妻早逝,沒有孩子,鄔松年考中了進士才續娶了鄔善的母親畢氏。畢氏也是官宦人家出生,年輕的時候發誓非舉人不嫁。出閣時已二十有三,又過了三年才生下鄔善,因而對兩個孩子格外的疼愛,為了讓鄔善能跟著自家的舉人伯伯讀書,寧愿留在家鄉也不愿意跟著鄔松年去京都任上。
“家父有腿疾,”鄔善道,“現在年紀大了,走路都有些不便。母親很擔心,想去京都照顧父親,又放心不下我。正好端午節的時候在五叔父家遇到了六叔父,六叔父說若是父親放心,可以讓我跟著你們一起讀書,由六嬸嬸照顧。父親和母親都覺得好,五叔父又寫了封信給太夫人。這次母親來,就是送我來讀書的。”
他們這才知道鄔太太也來了。
“這敢情好,這敢情好。”竇政昌笑呵呵地笑道。
竇德昌卻一把摟住了鄔善的脖子:“你這家伙,終于落到我的地盤了!”
鄔善哈哈地笑,拱手作揖,佯作出求饒的樣子:“大俠,手下留情!”
大家哄堂大笑。
竇啟俊和胞弟竇啟泰一前一后地走了進來。
“這是干什么呢的?”兩人笑道。
龐寄修忙將鄔善要在竇氏族學讀書的事說了。
竇啟俊和竇啟泰鬧著要鄔善請客。
鄔善大手一揮:“今天見者有份。”
龐寄修家是開茶樓的,傍上了王家之后,又開起了酒樓、當鋪。他自幼在這些地方廝混,家里又養了群閑幫,吃喝玩樂他最拿手。聞言立刻道:“就去景福春,他們那里每到夏季就會做河鮮冰碗,蓮子、藕、菱角、鮮雞頭米都是自家河塘里種的,普通的雞頭,都是等老了才采來挑擔下街吆喝著賣,賣不完往藥鋪一送,剛剛壯粒的雞頭,不但不出份量,藥鋪也不收,所以誰也舍不得采,景福春冰碗里的雞頭卻是越嫩越好,不惜工本,煮出來是淺黃色,再配上鮮核桃仁、鮮杏仁、鮮榛子,底下用嫩荷葉一托,紅是紅,白是白,綠是綠,不要說吃了,看著就讓人心暢神怡……”
炎炎夏日,他的話還沒有說完,幾個人已經開始流口水。
竇啟泰忙道:“我去叫了四哥來。”
啟字輩里,竇啟俊行五,竇啟泰行六,行四的是竇啟光,竇玉昌的次子,鄔善是他的表叔。
按血脈,鄔善與竇永光是最親的。鄔善請客,怎么能少得了他?
竇政昌去稟了太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