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雖然不需要管事的,談曉蘭卻表現的很有興趣,自從買過一次人,她心里的別扭也就順過來了。
在什么地方守什么地方的規矩,現在這個社會允許買賣人口,談曉蘭沒有和整個社會對立的想法,只能遵循這個社會的規矩。
至于對這些管家感興趣,倒不是準備買回去,畢竟學挑人的機會難得,家里現在用不著,不代表以后也用不著。
談曉蘭就按著路上張嬤嬤說的,先讓他們說一下自己在之前的主家,都是負責的什么事的。
五個管事的,有四個三十多歲的,在以前的主家管的都是具體的事,唯有最后一個看著有五十歲的,走路還有點跛腳的管事,說他之前跟著男主人身邊,管著外院的所有事。
根據幾人的特點和說辭,談曉蘭得出牙婆領過來的這幾個管事,絕對是牙行里次等的管事。
她就試著對牙婆說了一句:“娘子這是糊弄我們呢,你還是讓真正能做事的管事的過來吧。”
牙婆被談曉蘭說穿不拿好貨出來也不尷尬,陪著笑,說:“主要是那些都是別人提前給說好的,我就不好再讓他們出來,不過既然姑娘提了,我就讓他們也過來。”
談曉蘭也不在意她說的是真是假,更不在意她應該是覺得,自己根本就不是買那些能力出眾的管事的人。
談曉蘭今天過來的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學東西的,至于牙婆心里怎么想的,和她就沒多少關系了。
牙婆又讓人帶了三個管事的過來。
這三個人一進來,明顯的就和之前的那五個人不一樣。
他們雖然是賤籍待賣之身,卻比大多數人的氣質都好,談曉蘭覺得如果不是因為被發買,這幾個人身上的氣質會更好。
還是按著剛才的辦法,讓他們介紹了一番曾經都是管什么的。
三個人分別介紹了一番,談曉蘭發現他們說的,和剛才那個年齡大還跛腳的差不多。
聽他們介紹完,談曉蘭又按著張嬤嬤說的,具體的問了幾個人不同的問題,等他們都回答了,是不是真有能力,不用張嬤嬤再說,談曉蘭自己就已經聽出來了。
談曉蘭發現,那個跛腳的管家,是真有些本領在身上的,如果不是因為家里用不著,她差點都忍不住想買回去了。
牙婆看問的差不多了,主動報了價格,她報的價格高低談曉蘭是真不知道,所以講價的事就由張嬤嬤負責。
雖然不是真的準備買,但是并不耽擱張嬤嬤真心砍價,你來我往講的差不多了,牙婆以為她們會定一個的時候。
談曉蘭卻說:“娘子先把人領出去吧,我和妹妹們商量商量。”
牙婆把人都帶了出去,回頭看她們姐妹三個,真的在那里商量哪個最合適,然后牙婆就沒把人領回后院,讓他們先在院子里等,想著說不定待會就能定下來了。
牙婆想到是挺好,在外面等的她們商量的差不多了,進去問準備選哪一個的時候,得到的回答卻是:“家里好像也沒有那么多事需要管家來管,還不如買個能做重活的壯漢,守家護院的也安全。”
牙婆遇到只看不買的多了,神情一點不變的讓人把管家們領去了后院,沒一會又帶來了幾個壯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