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生意太過火爆,就連負責做飯的高小妹,都帶著高順財家八歲的閨女來店里幫忙理貨。
繡娘和學徒們更是手底下針線走的飛起,
談曉蘭特意仔細檢查了一下她們做的活,心里不得不感嘆,不愧是能靠著做繡活掙錢的,
就這種要飛的速度,
做出來的活依然精細!
不過看到一個個熬紅的眼睛,談曉蘭直接寫了招聘告示,
讓高順財貼在店門口,又讓王氏在銷售的時候詢問一下客戶,看有沒有正找活做到繡娘。
哪怕有針線活不錯的人,只要愿意做,確定了身份,在店里交了押金,就能領一套不用繡花,只需要縫合的裁剪好的衣料回去做,檢查合格后,就能拿回押金領到做活的工費。
王氏聽完拍手道:“這個主意好,我怎么就沒想到呢!”
她感嘆完,又道:“若是針線活好就能領了裁好的衣服回家做,咱們就不用再招繡娘了。”
談曉蘭卻說:“繡娘該找還得找。”
王氏:“我怕招的繡娘多了,過了這段時間店里供不上那么多活!”
談曉蘭就笑:“姐姐只管招人,人多了我自有安排。”
王氏聽談曉蘭這么說,就不再多問,只決定按著她的吩咐去做。
談曉蘭把繡莊安排好,又坐車去了遠洋閣。
遠洋閣除了開業(yè)期間火爆了幾天,后期生意就平穩(wěn)下來,但是這種高檔店鋪,看似平淡的生意,利潤卻依然可觀。
遠洋閣的兩個掌柜的都是能力出眾人品過關的人,而且還有高昌茂的小兒子和麥冬在,談曉蘭更是制定了物品出售必須三人簽字,每日盤貨等規(guī)矩。
三人簽字,就是接待客戶的那個店伙計,負責庫存的店伙計,還有收錢的掌柜的。
然后就是每日理賬、盤庫,基本上就杜絕了大額賬目不清的隱患。
談曉蘭到了遠洋閣,先聽掌柜的講一下店里的經(jīng)營情況,然后看一下賬。
只有兩三天的賬,最多十幾單的交易量,談曉蘭連算盤都用不上,一眼看過去,就知道結果正不正確。
兩個掌柜的每天分別核查兩遍的賬目,哪怕是店里的運營經(jīng)費,也都記得清清楚楚,并沒有出現(xiàn)過哪怕半兩銀子的賬目不清。
繡莊的盈利,都是王氏晚上直接從店里帶回去交賬,而遠洋閣卻是談曉蘭盤賬的時候交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