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是高檔布料的消費者,只要店里的衣料是好的,店主懂不懂又有什么關系呢,若是客戶比自己這個店主懂的還多,她們心里只有驕傲的份,不會覺得有什么不好的。
但是如果自己不懂裝懂被發現了,人家不會當場揭穿自己,心里對自家的印象絕對不會多好。
作為消費者,不管有沒有錢,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平時消費,都是去自己相熟或者是印象好的人的店里去消費,誰也不會花錢找不痛快,非得去自己不喜歡的人的店里去消費。
尹氏見談曉蘭那么坦誠的說她對于好料子不太懂,心里就覺得這姑娘真大氣。
談曉蘭既然這么說了,尹氏也不客氣,直接進到柜臺里面。
然后店里就出現了,顧客向老板講解布料的情況。
尹氏身為高檔衣料的消費者,對談曉蘭講起來這些衣料的時候,完全是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的。
林氏和侄女都量好尺寸了,尹氏這邊還沒定好要的衣料。
林寶音:“伯娘,你還沒選好呀!”
談曉蘭就笑:“我纏著夫人讓她給我講這些衣料的特點,耽擱到現在還沒開始挑。”
林寶音也笑:“你們倆到底誰是老板啊!”
談曉蘭一點也不忌諱說出自己穿好料子穿的少的事:“這些好料子我進到不少,但是懂的是真不多,小時候一年穿不了幾件好衣料,現在長大了,也只是因為這些衣料做出來衣服穿著好看,至于每一款的特點,我還真不太清楚。
遇到夫人愿意給我講這些,聽的入了迷,倒是耽擱了夫人的時間。”
尹氏和談曉蘭接觸下來,真是無一處不滿意,就道:“哪里耽擱什么時間了,我今日無事,特意出來挑衣料做衣服的。”
林寶音發現,今天的三伯娘有點不對勁,她雖然不是宗婦,但是三伯父那一房人口多,三伯娘嫁妝也多,又是個會經營的,每日里家里的事、產業上的事,一件接一件的,林寶音自記事起,就沒怎么見過她悠閑過,今天怎么就變得無事了!
林寶音在那里奇怪的時候,尹氏已經挑好了衣料。
因為這幾天繡娘們接了不少活,談曉蘭就對她說:“店里的繡娘這幾日手里都有活,夫人家里若是有繡娘,不如直接拿回去讓繡娘做。”
尹氏家里有繡娘,談曉蘭就讓店里的繡娘過來,把尹氏要的布料扯好,最后又讓出一寸多,才用剪刀把布料裁開。
談曉蘭算了賬,尹氏雖然早就聽小姑子說談曉蘭給的價位便宜,但是聽到價格后,還是有點擔心:“真的不賠錢么?”
談曉蘭就笑:“咱們不是說好了么,我這里的布料給您只需要加上運營成本,您多來我這里幾次,給我沖沖量,我把進價壓下來,吸引過來其他的客戶就掙錢了。”
尹氏已經決定以后多和談曉蘭接觸,聽她這么說,也就不再客氣,付了錢,說:“下次我帶朋友過來。”
談曉蘭報出一個比這個價位多兩成半的價位,說:“我給您朋友按這個價,如果林家其她夫人過來,也和您一個價。”
談曉蘭背靠萬川商行,只要自己有能力把店開起來,普通宵小輕易不敢過來找事。
所以她也投桃報李,不止給林氏的價位是成本價,給林氏娘家人也是同等價位。
至于她們帶過來的朋友,談曉蘭在進貨價的基礎上,加了三成半,給林氏她們只加了一成。
尹氏聽完談曉蘭的報價,感嘆道:“這個價位也是全城最低價了!”
談曉蘭:“但是在別的店里也不是買不到。”
林氏接話道:“買倒是能買到,只是這個價位只有真正親近的人才能拿到,關系不夠的,這個價位店家絕對不會出售!”
談曉蘭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只要別的店里也有這個價格出售,那自己就不算擾亂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