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家這一行,不但給談芳韻出了氣,更是讓李家村的人認識到,不管談芳韻的秀才哥哥回不回得來,她娘家都是不可小覷的!
中午在姑姑家里用了飯,要回去的時候,蕭氏對閨女說:“家里有事讓男人去解決,實在不行不拘是讓人捎信還是你自己回去,總得讓我知道你遇到什么事了,以后千萬不能再自己往前沖了,知道了沒?”
談芳韻羞愧道:“娘你別說了,這次我是真知道了!”
蕭氏:“你呀,什么時候才能讓我放心!”
說完又看了一眼身板高大結實,卻安靜老實的女婿,嘆了口氣什么也沒說,就在兩個孫子的攙扶下上了牛車。
……
秋日的陽光不再炙熱,坐在牛車上還能感受到徐徐的微風。
來的時候牛車上的氣氛緊張又嚴肅,回去時就輕松愜意起來。
三個小子也都一改之前的萎靡,個個精神抖擻,特別是老二談興壯,他今天雖然一直跟在哥哥身后,卻也是參與到了曾經只有大人能參與的大事中,在李家村強忍著的興奮終于可以發泄出來了。
等他的興奮勁過去了,談曉蘭才問他:“知道李家村族長,為什么那么輕易的就同意測量土地了么?”
談興壯想說因為李家村族長公正嚴明,不過這話沒出口,就被他自己給否了,如果他真的公正嚴明,姑姑被打了,哪里用得著自家來出氣。
他一時間是真的想不出原因,談曉蘭又問趕車的大弟弟:“興強知道為什么嗎?”
談興強畢竟大兩歲,又是長子,平時被父親特意教導的時候也多,從昨日談曉蘭讓他們今天一定要穿著學生服,他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因為我們倆都在讀書,有著不可估量的未來,李家村的族長不想為了李大剛家的事,為自己留下什么隱患。”
他能看清這個,談曉蘭心里就松了很多,能看清事就行,哪怕以后考不中功名,好歹也算是讀書人,只要懂得人情世故,以后的日子就過不差。
牛車繼續不徐不疾的往回趕,快到三里村的時候,遠遠的看到一群人在收完莊稼的地里奔跑,談家人的注意力一下子都被吸引了過去。
那群人最后都停在了一處,然后又興奮的叫了起來。
談曉蘭正好奇他們在干什么,就聽何氏輕嗤了一聲,才說:“又是這幫流逛,正是農忙的時候,不說幫著家里干活,天天東竄西跑的在地里攆兔子。”
說完又把這些攆兔子的人當作反面教材,來教育幾個兒子。
談曉蘭前世身體雖不好,卻愛去現場看各種比賽,只是她生活在大都市里,倒還沒有看過狗攆兔子的比賽。
何氏教育著兒子,談曉蘭就把注意力都放在了那群攆兔子的人身上,距離近了,才看到了人群中的兩只狗,還有人手里果真是提著兔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