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對林氏和尹氏,說的就是另外一番話:“這樣才顯得夫人們在我這里有面子呀!”
林氏就笑:“這面子,給的絕對夠足!”
幾個人又說笑了幾句,店里進了客戶,林氏幾人就告辭了。
談曉蘭之所以把價位許諾的那么低,有給林氏她們做面子的原因,更主要的,還是定下來的銷售策略。
昨天談曉蘭想了好久怎樣保持店鋪人流量的辦法,也制定了好幾個策略還有配套的宣傳方案。
昨天制定的中低檔布料銷售方案,是多進貨,壓低進價,踩著其他店鋪的價位底線宣傳,客戶們自然就會來自己店里消費。
但是那些策略和方案,只針對中低檔布料,高檔布料想打開銷路,自己這個中等街道上的店鋪,真的沒有任何優勢。
中低檔布料的銷售辦法不能套用在高檔布料上,談曉蘭就想著反向操作一把,前期哪怕不掙錢,也要多銷貨,銷量上去了,進價才能壓下來。
談曉蘭自身沒有消費高檔布料的客戶資源,不過萬川商行的這些管理者們的家屬,正好填補這一空缺。
賣給她們的高檔布料,只加一成運營成本,別小看這一成,高檔布料的一成,一天賣兩套衣服的布料,店里的不管是房租還是人工,所有的費用都有了。
畢竟這是中等街道,三間門面一年也就十五兩銀子的租金,而人工,其實只有王氏和高家父子有月錢,繡娘和店鋪是合作關系,店里不但不需要給繡娘月錢,繡娘每接一個活,店里還能分得三成,至于學徒,和白做工其實也差不多。
談曉蘭雖然覺得這樣不太好,但是行業規矩自來如此,她最多給學徒們多發兩套衣服,其他的就不能再多了。
所以兩套高檔衣料的一成,真的能包住店鋪的一天運營。
高檔布料的宣傳,從萬川商行管理者們的家眷開始,誰沒個三親六故呢,她們介紹過來的人多了,銷量上去了,利潤自然就多了。
談曉蘭腦子里全部都是掙錢的主意,而尹氏那邊,腦子里想到就是別的事了。
從宜家繡莊出來,尹氏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小姑子家。
林氏帶著嫂子和侄女回到內院,進到屋里,就問尹氏:“嫂子覺得如何?”
尹氏夸贊道:“比妹妹說的還要好!”
林氏就笑:“我就說吧,嫂子見了絕對滿意。”
林寶音覺得她們說的是談曉蘭,但是從語氣上聽著又不像,就問了一句:“你們在說什么呀?”
林氏就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她:“你覺得把曉蘭聘到咱們家做媳婦,怎么樣?”
談曉蘭長的漂亮又有能力,林寶音的
尹氏育有四子兩女,
長子年少有為,可惜不到成年就因病去世了。
當初因為長子處處出彩,尹氏夫妻對下面三個兒子的要求就低了很多。
當初長子在世的時候,
尹氏還因為次子不喜科舉,不愛經商,一心只喜書畫而慶幸過。
畢竟兩個兒子年齡只差一歲,如果次子也同樣優秀,
等他們成家后,兩房必定會相爭。
只可惜當初的慶幸,
在長子去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