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先讓他們記住,店里各種布料的價位。
談曉蘭先說收來尾貨中的抵檔:“這個貨架上,下面三層都是大家平時日常穿的衣料,八文錢一尺,整匹買可以便宜二十文錢,每人限購一匹。”
談曉蘭說完,別說兩個學徒,就連在這一行干了多少年的繡娘們,都覺得這個價位低。
談曉蘭對他們眼中的驚訝很是滿意,繼續道:“上面三層是好一些的料子,只需十文一尺。”
這句話說話,就聽到“哇”聲一片
談曉蘭就笑:“還沒說完,這款布料,需要購買店里的新品,才能享受這個價位,如果只選購這款,一尺布料就需要十二文錢。”
學徒里一個叫三花的女孩,
忍不住說:“十二文也很便宜了!”
十二文當然便宜,因為染房給批發商的最后甩貨價,是十三文。
兩個學徒不知道十二文代表著什么,
三個繡娘卻清楚,就算是這個價位,整個培州城也找不到比這個價更便宜的了,更不用說購買新款布料,
還能享受再便宜兩文的優惠。
這價位,讓幾個繡娘都有囤一些的欲望。
談曉蘭對她們的反應很是滿意,
然后繼續說新款布料的定價。
對于新款布料,
談曉蘭定的比市場價都低一些,
然后對眾人特別交代道:“這個價位,
差不多就是在別的店里砍價后的價位,
所以咱們的布料不還價,
這樣咱們的銷量就算遠超別的繡莊,
他們也不能說咱們破壞市場。”
還是三花,
忍不住問:“咱們賣八文十文的布料,
就不算是破壞市場了么?”
談曉蘭:“那是過季布料,
他們之前也應該有過把過季布料賣到這個價位的時候。”
三花:“那他們也沒賣那么多呀!”
談曉蘭一臉良善:“我剩的多,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