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心里也和談曉蘭想的差不多,對高昌茂這副模樣也是滿意的不行,而且高廟村就在三里村后面,以后蘭兒來回的路上,也不用擔(dān)心了。
外公開口問高昌茂:“鄭掌柜的都跟你說了吧?”
高昌茂彎腰:“都說了?!?/p>
外公“嗯”了一聲,然后接著道:“也不是什么出力的活,找你就是覺得你在渡口時(shí)間長了,人頭都熟,家里又是高廟村的,出行上的安全也能兼顧,我沒有別的要求,只有一點(diǎn),一定要保證我外孫女的安全!”
高昌茂趕緊道:“宋公放心吧,我老高就是豁上自己的性命,也不會讓姑娘少一根頭發(fā)的!”
外公對他的回答還算滿意。
談曉蘭說起來是前世今生兩輩子,其實(shí)還都是未成年,在這上面懂的并不多。
人是鄭啟楊幫忙找的,外公也沒看出什么不妥的地方,她就對高昌茂說:“以后就麻煩高大伯了?!?/p>
高昌茂連說:“應(yīng)該的?!?/p>
鄭啟楊見他們都沒意見,又介紹那名女子,“這是下河村張貴家的,娘家姓王。”
王氏在家里排行老三,家里人就叫她王三妮,后來嫁給下河村的張貴,就變成了張貴家的。
下河村緊挨著渡口,村里人不是在渡口做力工,就是在船上做工。
張貴之前也在船上做工,只是出船的時(shí)候出了事,性命是救過來了,卻做不了活,更出不了船。
家里沒了進(jìn)項(xiàng),張貴的父母也都年邁,只能王氏出來做工。
下河村緊挨著渡口,女子想找個(gè)事做,其實(shí)也不算難,只不過大多是漿洗和廚房幫廚的事。
漿洗是包括縫補(bǔ)的,王氏干活麻利,針線卻不太好,回頭客比別的做漿洗的少,掙的自然也少。
想去個(gè)廚房幫廚,沒點(diǎn)關(guān)系,也難進(jìn)。
張貴出事半年多,王氏掙的不夠家用,急得都想跟著力工去扛麻袋去了!
張貴在萬川商行做伙計(jì)的堂弟,昨晚去家里,問她給一位做咨客的姑娘做幫工,一日十五文錢,問她做不做。
王氏是知道咨客的,下河村在渡口做咨客的人也不少,不起早不貪黑,時(shí)間自由的很。
她平時(shí)在天氣好的時(shí)候,忙忙活活一整天也就能掙個(gè)一二十文,給咨客做跟班,無論天氣如何,一個(gè)月就有五百文,王氏想都沒多想,直接就同意了。
上午見了鄭掌柜的,通知她下午過來。
王氏早早的吃過午飯就過來了,忐忑不安的等了大半個(gè)時(shí)辰,被叫到屋里,聽鄭啟楊介紹自己,趕緊和高昌茂一樣,說:“見過秀才公,見過談姑娘。”
王氏是女子,外公就沒問什么,基本情況鄭啟楊也說過了,至于到底怎么樣,還是得相處了才知道。
談曉蘭干脆也不多問了,直接說:“以后就麻煩王姐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