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倆站起來,屋里除了外婆,其他人也都跟著站了起來。
外公對子孫們的反應還是很滿意的,對兩個兒子道:“當初我還在學堂讀書的時候,就和你們談家叔父關系最好,我們都屬于在讀書上沒有太多天賦的,但是你叔父在人情交往上面卻比我強的多,他雖比我小,卻處處護著我。
到了思立這里,你們妹子過世后,他原本是不準備再娶的,是我和親家母商議著讓他續(xù)的弦,就連人選都是經(jīng)過咱們家同意的。
前些年蘭兒雖然養(yǎng)在這邊,但是你們憑良心說,蘭兒的吃用,哪一樣不是思立三份兩份的往家里拿!就連老二現(xiàn)在開的油料店,如果不是思立,又怎么能做的那么好。
現(xiàn)在思立出事了,下落不明,他娘一輩子沒操過心,何氏在家里是一把好手,心性上還是過于純真了一些。
以后談家的事,哪怕不是姻親,你們也不能不管呀!”
大舅趕緊道:“我們和思立打小的兄弟,談家的事就是宋家的事,以后哪怕思立沒回來,他那三個兒子,我們總能供出一個出來。”
二舅也說:“爹,您就放心吧,有我們呢,不會讓談家沒落了。”
宋晨文三兄弟也紛紛表態(tài),一定把談興強他們當作親兄弟,一起守護談曉蘭。
得到兒孫們的保證,外公心里滿意,面上卻依然鄭重:“希望你們能記住今天的話。”
眾人紛紛應:“是”
定下后天再走,所以談曉蘭第二天日子依舊。
上午推著小圓子出門玩了一圈,下午睡過午覺,大舅娘就要帶著她去布莊,想給她買一件夾襖和長裙的衣料。
談曉蘭對舅娘說:“我不用了吧,春天做的夾襖還沒怎么穿呢。若是舅舅他們誰還差衣服,您給他們買了衣料回來做吧。”
梁氏卻說:“他們都有,你今秋才做了一套衣服,以前哪一季不做幾套衣服,要不然過幾天天涼了,連件新衣服都沒有怎么行!”
談曉蘭原本想的是,父親還沒回來,我得學著節(jié)省過日子。
可是舅娘這么說,卻不能把原本的想法說出來了,那樣就顯得和舅娘生分了,她會難過的!
然后又想,我原本就被舅娘疼了那么多年,現(xiàn)在繼續(xù)讓她寵著,其實也是一種孝順。
想通了,人也歡喜了起來。
對舅娘說:“我要做一件密合色的夾襖。”
梁氏就笑:“好,喜歡什么顏色就買什么顏色,回家別再做絨花了,先把夾襖做了,過幾天就該穿了。”
舅娘說著,談曉蘭就應著,然后對著鏡子照了下儀表,看沒什么不妥的地方,兩人就出門去布莊買衣料去了。
布莊里也是新上了貨,兩人剛進了布莊,老板娘就熱情的迎了過來,都是街面上住著的,彼此都認識多少年了,梁氏又是這里的大主顧,有時候哪怕最后什么也沒買,老板娘也依然熱情。
這樣的熱情,在談曉蘭的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都是最稀松平常的。
以前她從未注意過,現(xiàn)在有了想去渡口為別人做咨客導游的想法,再聽這些銷售人員說話,就多了幾分認真。
老板娘招呼人很熱情,但介紹東西時卻少了三分熱忱,話語里滿滿的都是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