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曉蘭端著姿態,語氣卻很是和氣:“大家以后都是鄰居,兩位大哥不用客氣。”
兩人只覺得買了老孫家的宅子和地的姑娘,才是城里真正貴人的模樣,老孫家那種對人頤指氣使的暴發戶,別說和貴人姑娘比,就連人家身邊的管事都比不上!
兩人緊張的都不知道該怎么回話,只一個勁的說:“東家太客氣了。”
幸好高昌茂適時的開口,問他們這處宅子的情況。
兩人都是五家莊的人,這個宅子又是他們親自收拾出來的,對院子里的情況一清二楚。
高昌茂問他們宅子的情況,其中一個姓常的佃戶就說:“這是老孫頭剛發家的時候蓋的院子,不管是地基還是用料都是好的,住了沒兩年,一家子就搬到州府去了。
”
這些屬于基本情況,當初賣家也都說了,常佃戶繼續說:“老孫頭為了住的寬敞,弄了兩個大院子的宅基,因為就一個兒子,所以也就沒有分開。
前面的院子夠大吧,后面的院子也不小,當初他們家牛馬雞羊的養的可不少,都是在后院養著的,羊圈和牛馬棚早就塌了,只有當年修的大地窖,因為修的時候舍得用料,算是整個宅子里唯一沒問題的。”
談曉蘭聽到地窖有了興趣,問:“大地窖,能有多大?”
常佃戶:“得有五大間房子那么大!”
地窖不稀罕,但是大多數人家都是修個一間半間的地窖,修兩間地窖的都是少數,普通人家能修五大間地窖的,真就是鳳毛麟角。
高順財上次來的時候,后院荒的很,因為沒什么建筑,他只在后院門口看了一眼,并沒有進去細看。
至于賣宅子的孫家,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沒有特意提起這個五間的地窖。
幾人來到后院,清理了枯草爛枝后,整個后院顯得比別人家的正院都要大。
地窖門距離后院門不遠,另一個佃戶過去把蓋在地窖口的木板拿開,說了句:“得等一會才能下去。”
常佃戶擔心城里的貴人不知道這個,解釋說:“如果不打開一會,人直接下去會出事的。”
談曉蘭當然明白空氣流通的重要性,點頭表示知道。
地窖里并沒有放東西,空氣流通的快,打開一會就能下了。
常佃戶不知從哪里拿出來個燭臺,點亮了,才
剛才里正介紹的時候,
談曉蘭認識這人是另外一個王姓佃戶的叔叔。
談曉蘭知道他擔心什么,直接承諾道:“孫家當初能把土地租給兩位大哥,應該也是經過多方考慮,
和在坐的諸位也應該是商議過的。”
見眾人都點頭,談曉蘭就繼續道:“生不如熟,既然諸位都覺得兩位大哥合適,我自然也信得過兩位大哥的人品,
以后土地還是讓他們種,地租和以前孫家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