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雨萱見姬祁如此專注,便默默地陪在他身邊,不打擾他的思緒。小豹則顯得有些不耐煩,但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能默默地馱著姬祁和駱雨萱。這些天來,它已習慣了姬祁這種發呆的狀態。
突然,姬祁開口打破了沉默:“海納百川,這是我的法。我的法能容納萬千法,如同大海一般廣闊無垠。”他的聲音堅定有力,仿佛在向天地宣誓。
“我當初感悟的法,就像一種容器,能存儲萬千法,卻始終無法形成自己的實質。那些有明確方向的修行者,如以劍入法、以刀悟道者,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該走哪條路。而我,卻迷失了方向。”姬祁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與迷茫。
“我的法走得很偏,雖能容納萬法,卻像大海一樣過于寬泛,缺乏明確的指向。但也正是因此,我始終無法找到屬于自己的法則定位,無法成就真正的規則。海中的魚是魚,珊瑚是珊瑚,海獸是海獸,它們各自獨立,有著清晰的自我認知。然而,大海呢?我們所能想到的,無非是它遼闊的海水、豐富的物種,以及那份神秘與壯闊。大海太過復雜深邃,無人能將其說清楚。”
說到這里,姬祁的眼中閃過一絲迷茫與困惑。他接著說道:“我的法,盡管稱之為法,但卻難以描述,就像大海一樣無法言明。我感覺自己仿佛迷失在這片大海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大海是如何孕育出那至高無上的法則的呢?在這片蔚藍無垠的海洋世界里,魚群悠然自得地游弋,海獸翻騰嬉戲,萬千生靈各得其所,共同編織出一曲生命的壯麗交響曲。海底有堅硬的礁石屹立不倒,有搖曳多姿的海草隨風擺動,還有微小卻生命力頑強的蟲豸默默生存……若我們把這些海草、蟲豸、礁石、海獸乃至魚類都看作是自然法則的具體表現,它們各自遵循著既定的軌跡,清晰無誤地展現了生命與法則之間的和諧共生。”
“然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那浩瀚無邊的海洋本身時,它所代表的法則卻顯得如此深邃而難以捉摸。這法則仿佛是所有法則的源頭,卻又無法用言語去精準描述。這就是我的法則,”姬祁心中默念,“它如同大海一般廣闊無垠,能夠包容世間的萬千法則與意境,但似乎總有一層無形的壁障,阻礙著它成為真正實質化的法則。”
他的眼神中閃爍著不屈的光芒,內心深處有一個堅定的聲音在回響:“不!不應該是這樣的。既然我能夠開辟出屬于自己的道路,那么成就那獨一無二的法則也絕非妄想。但,其中的關鍵到底是什么呢?我該如何以法則之名,將這無垠的大海實質化地呈現于世人面前呢?”
姬祁的目光再次投向那片遼闊的海面,波光粼粼,仿佛每一朵浪花都在訴說著古老的秘密。他恍然大悟,大海之所以難以捉摸,正是因為它既是現象也是本質,既是包容一切的胸懷也是萬物遵循的規則。他自己的法則雖然能夠容納萬法,但卻像大海一樣,缺乏一種清晰可見的實質形態。
“我該如何將這份浩瀚與深邃,轉化為一種清晰可見的法則呢?”姬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深知,法則與法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差異:法是抽象的意境與感悟的集合,而法則則是這些感悟的結晶,是實質化的存在,它必須能夠被天地感知、被眾生認知。
正如海中的魚與獸,它們不僅僅是生命的象征,更是自然法則的具體體現。通過它們,人們能夠窺見自然界中生生不息的規律。姬祁明白,他想要尋找的,正是那種能夠讓人一眼望穿、明確感知的法則實質。
“生命,乃天地間的奇跡,亦是規則的體現。”姬祁心中頓時明悟,“若要創造屬于自己的法則,就必須尋得那座溝通抽象與具體、感性與理性的橋梁。或許,我可以從大海的包容中汲取靈感,學會在容納萬千法則的同時,提煉出那份最為純粹、最為本質的規則力量。正如大海,雖難以言盡,但其潮起潮落、生生不息的規律,卻是人人都能深刻感知的。”
“除非我未能鑄就法則的輝煌!然而,那位老者那飽經風霜、深邃如潭的話語,猶如鐫刻在心頭的印記,久久回響。他斷言過,這近乎一條絕徑,難以通行。若無法則之成就,便如孤舟一葉,在無邊無際的汪洋中漂泊,失去了與宇宙共鳴的根基,修行之路將變得步履維艱,難以前行。”
“這汪洋大海,廣闊無垠,藍得深邃,即便它似乎無邊無際,也終究在宇宙的懷抱中。我的法則,正如這大海,雖能汲取萬法之精粹,卻也受限于這片宇宙天地。唯有借助天地之力,方能喚醒它真正的力量與潛能。”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使我的法則超然其上,成就那至高無上的地位?這個問題,如同黑夜中的明火,時明時暗,困擾著我無數個日夜,令人捉摸不透。”
姬祁靜靜地坐在小豹旁,海風帶著微咸的氣息,輕輕拂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