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祝千帆再次走進依舊燈光明亮的103會議室時,張砥礪和譚匠心這兩位領導都不在,所以,他感到迎接自己的目光當中充滿著幸災樂禍。
韋芝幾乎要把嘴角咧到耳朵:“祝千帆,你說你,偏偏今天請假做什么?還不是得回來嗎?畢竟你只是個風箏,并沒有真正具備第一宇宙速度。”
董晃也附和道:“韋芝這個比喻真是既貼切,又專業(yè)。”
韋芝回過頭瞪了他一眼。
祝千帆沒與他們斗嘴,直接問道:“領導們呢?”
“他們在張院辦公室開小會去了,留我們在這里繼續(xù)整理支撐材料。”
“支撐材料?系統(tǒng)架構有進展了?”
“怎么可能?!”韋芝翻了翻白眼:“李承墚院士今晚跑上海來了,為了跟籌備組對峙的時候有充分的依據,張院讓我們把我們的觀點仔細梳理梳理,尤其是找到足夠的論據。”
董晃補充道:“然后隨時待命,可能深夜要開會。”
韋芝這次沒有再瞪董晃,而是接著說:“所以,你回來的正是時候,并沒有錯過什么精彩的部分,來吧,跟我們一起整理。”
“”
距離103會議室所在的主樓僅有數米之隔的,是袖珍的行政樓,院里領導們的辦公室全部位于行政樓的二樓。
張砥礪的辦公室里如同103會議室一樣,亮著明晃晃的燈。
燈光下,他緊鎖著眉頭看著譚匠心。
“你確定鄧挺他們也收到了通知?”
“是的,我剛才與趙瑩聯(lián)系了,她告訴我的。”
“你覺得他們有沒有可能一開始并不知道,是聽了你的話之后,才隨機應變的?”張砥礪逼問。
譚匠心連忙擺手:“張院放心,我怎么可能主動透露如此重要的信息?我是在跟她聊其它事情的時候,她主動提出來的。”
“也罷,大家都是自己人,也談不上‘透露’不‘透露’的。”
張砥礪擺了擺手,然后用如炬的目光盯著譚匠心盯了幾秒鐘,沒有再說一句話。
譚匠心被審視得很不自在,只能扶了扶鼻梁上那副深度的近視眼鏡。
“匠心,不是我不相信你,而是我聽到了一些消息,說你其實很贊同籌備組他們的觀點”張砥礪沒有把話繼續(xù)往下說,但即便如此,這低沉的話語當中已經蘊含著很強烈的警示意味。
譚匠心剛剛放下的手劇烈地抖動了一下,眼鏡差點掉落,嘴角也不由自主地抽搐,臉色變得慘白。
“張院,您可不能輕信那些傳言呀!”
張砥礪沒有在這個話題上停留,而是揮了揮手:“不用在這里說這些,看行動吧。”
譚匠心連忙點頭:“張院,那我先回會議室看看他們整理得怎么樣了。”
“你是通信所所長,當然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