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這事,二人或思索或沉默,氣氛多少有些沉默。
但要緊事還是得謀劃清楚的。
說是要去偷偷瞧人,但是混進(jìn)樊樓不是那么容易的,她倆恐怕得兩人攢的私房錢都拿出來才能吃上一桌席面,還不是雅間的。
更遑論如何靠近雅間,而不被發(fā)現(xiàn)了,得有個名目。
得益于元娘家里開食肆的,這事最終還是沒有為難到兩人。
恰好王婆婆每日都會蒸許多饅頭,到時候二人帶個小點的籃子,用布包好,不叫博士看見,等進(jìn)去點了酒菜,再偷偷混進(jìn)雅間,拿著籃子,假裝小販偷偷叫賣,就算被發(fā)現(xiàn)了也沒事。
客人都不會覺得有異。
自來大酒樓都會有許多小販提著籃子進(jìn)去轉(zhuǎn)悠,通常是不禁的,只有少數(shù)酒家不允,但像樊樓這樣的大正店,能進(jìn)去的往往得和小廝打交道,她們就不費這個功夫了。
畢竟又不是真的為了賣東西。
說不定還能借此看看他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如何。若是個沖動易怒,動不動暴躁罵人的,那可得小心,一不小心就是李家大郎。
而且樊樓外掛梔子燈,也是能喊歌伎前來助興彈唱的,若是好好聽就罷了,若是喝酒露出丑態(tài),在那動手動腳,同樣不能嫁,沒得浮浪好色,得病了可怎么好?
兩人琢磨得仔仔細(xì)細(xì),什么都想到了,元娘甚至連埋起來的一罐銅錢都挖出來了,就怕到時候一個不慎點多了付不起錢,想著有備無患。
兩個人還對了口供,一塊哄得自家長輩松口。
王婆婆要更不放心點,拉著元娘叮囑了好半日,什么瞧熱鬧也不要沖散了,若是落單,別急著找人,可以在正店里等著,花錢雇閑漢跑回家里去喊人,別走沒看到鋪兵巡邏的巷子……
元娘都很耐心的聽著應(yīng)了,就是目光不自覺往外瞟,顯然心已經(jīng)飛走了。
最后,王婆婆還是讓萬貫跟去,否則她實在不放心。平日里頭就罷了,元宵實在太熱鬧,人擠人,又在夜里,雖說每年這時候都巡邏得特別嚴(yán),甚至官家還會坐鎮(zhèn)承德門,帶著妃嬪公主,以及肱骨臣子在上面觀看百戲、相撲等。
若是百姓早點去占位置,靠前的人還能聽到官家和嬪御的笑聲。
今日可熱鬧得很,不僅是瓦子勾欄有表演,就連外頭都有表演百戲的,還有煙火師,而且大街小巷全都掛上燈籠,讓本就繁華、燈火通明的汴京,亮的勝過白晝,直晃人眼。
店家的燈籠也都換著各種花樣,不是平日里板正普通的形狀,大多換成了魚尾能擺動的燈籠,甚至有龍、獅子,乃至?xí)成洳煌瑘D案的走馬燈。
元娘路上還看到一個比人還高的九層的樹枝狀大燈,枝條如火焰般,延伸盤旋,上面坐著文殊菩薩、青獅、白象等等,每一樣其實都是一個燈籠,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