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元娘就煮好了茶,趁著她說了許多話,也奉上一杯,用以待客。
元娘不得不慶幸,家里本來不備茶的,后來王婆婆覺得她還是要學習煮茶和茶百戲,就買了回來,親手教導她。與王婆婆比起來,元娘只能算得上粗通,王婆婆卻是個中高手,無愧曾經高門貴女的家世。
魏夫人接過茶碗,低頭一瞧沖出的圖案,立即展眉,她笑顏逐開道:“喜鵲登枝,倒是應景。”
魏夫人又問了元娘些話,譬如學了多久,和誰學的等等,然后指點了幾句。
元娘則斂眉靜聽,該答的答了,被指點也沒有不安局促,反而大大方方道謝。
魏夫人看著客氣,實際上也存著幾分長輩的架勢。
正說話間,門口又傳來了動靜。
眾人皆往外瞧,竟是王婆婆回來了,她身邊還跟著孫令耀。
各人有各人的慌張。
孫大官人與廖娘子夫妻顧不上有客,圍著孫令耀,又是抬起他的手,又是摸著他的臉,關懷他如何了。
而魏夫人則立即起身,走到王婆婆面前,甚至福了一禮,“經年不見,您可安好?”
她眼里的親近與尊敬做不得假。
元娘一直注意著,自然發(fā)覺了,她有些好奇,難道魏夫人與自家阿奶也有故事?
元娘并未聽阿奶提前過只言片語,不過也不奇怪,當初都退婚了,又怎么會談論與其相關的事。
面對魏夫人的親近,王婆婆顯得很淡然,她眉毛一挑,僅是訝然了片刻為何魏夫人會出現(xiàn)在此處,旋即就想清了內里的關竅。
官家下旨賜婚,陳魏兩家自然都能知道。
至于魏夫人為何會這般快地備好禮物前來,不難得知,魏觀向官家請求賜婚的時候,魏相公可在一旁。以魏相公處世的智慧,自然會知道,既然兩家的婚約已成定局,注定要做姻親的人家,就不該繼續(xù)存著嫌隙。
當初他們家退婚,雖說是給了錢財,但也真的有得勢后毀約的嫌疑,陳家面上不說,客客氣氣把退婚的仆婦送走了,可難免心存芥蒂。
王婆婆想著,便不免搖頭笑。
說來也是稀奇,當初魏從嚴和她的兒子兩人一塊為官,性子卻是截然相反,一個看著頑固古板,實則靈活懂變通,一個看著聰慧敏捷,實則最是固執(zhí)。
想也知道,倘若魏相公真的如他表面那樣不茍言笑,不知變通,又怎么可能爬上高位,他在人情世故的把握上就連王婆婆都忍不住稱道。
果然,剛見禮完,魏夫人就說出了來意。
她還是笑的,舉止神態(tài)也嫻雅高貴,但并無先前的高高在上感,甚至懇切了幾分,“當初退婚,實是魏家的不是,我今日前來是特意想您告罪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