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本朝不似先帝時候,并無殿試落第。
聽聞是有朝中大臣上奏,讓省試過了的人,在殿試時落第,難免有傷人情。但市井中流傳著另一種說法,是曾有殿試落第的人,后來投靠去了敵國,成了大奸臣,一度打得本國軍隊節節敗退。為了不叫這樣的人才流失,心生怨懟,成了外人的助力,這才設下殿試不落第的規矩。
也就是說,凡是考中省試的人,必定都是官身了。
許多榜下捉婿的人家,可不是等著殿試的放榜,而是省試的時候,就開始拿著麻袋,備著庚帖,隨時準備招婿拜堂。管他名次如何,橫豎來日都是官。
至于年輕俊朗未婚娶的前幾名,縱然殿試放榜,也輪不到他們,自然有高官選中做東床快婿。
故而……
“都讓讓,都讓讓!”
擠入的人雖多,但隨著一聲年輕力壯的高聲驅趕,還是硬生生把擁擠的人群擠出一條足夠兩人過的道來。
緊接著,一個兩鬢微白的體面的員外郎款步而來,一邊抬手作揖,一邊喊仆從抬進大箱小箱。
“這是老夫的賀禮。”
岑娘子抿了抿唇,神情有些緊張,很顯然她們不認識這人,莫名其妙之余,難免心生警惕。
王婆婆就自然多了,呵呵一笑,毫不見生,也不說收不收東西,直截了當的笑著問對方是何人,說自己年老,近來記性不好,怕是記不得了。
那老員外也不惱,跟著笑呵呵說道,他是聽聞陳括蒼的賢名,恰好有一個適齡的美貌女兒待字閨中,女兒秀外慧中,針線廚藝嫻熟,想來招陳括蒼為女婿的。
他還大方地表示,女兒的陪嫁有汴京三進宅院,京郊田地,并布帛金銀等等,兩人若是成婚,宅子里的仆人也一并是置辦齊全的。
自然,他說的并無這么直白,但大意如此。
就差說若是應允,現下就把人拉去拜堂成親了。
雖說此舉突兀,但是在汴京不算出格,那些巨富商賈,巴不得能攀上一門好親,往后做生意也多些倚仗。這偌大的汴京,不僅遍地是宗親高官,懷有不菲身家的商賈更是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
見此情形,也沒人嘲諷,眾人都笑吟吟地看熱鬧。
每逢省試都要鬧幾回這樣的事。
還有好事者大聲喊他家陪嫁的不夠,他方才過路經過甜水巷,另一個員外嫁女可是陪嫁十間鋪面的,陳家小郎君年紀更小,名次更高,顯然前途不可限量,怎么能這般小氣!既想招攬貴婿,又搜搜。
這可把老頭給為難住了,面露難色,躊躇半晌,又多加了個莊子。
眼看鬧得有些不像話,王婆婆出面推脫。
而始終不理會外面嘈雜,拉著孫令耀專心讀書的陳括蒼不知何時站了出來。老員外看見陳括蒼眼睛立刻放光,圍了上來,不停得夸贊,又是相貌好,又是氣度佳等等。
陳括蒼沒有不耐煩地拒絕,他從始至終面色淡漠,卻很有禮數,先是拱手行禮,接著板起臉認真道:“承蒙老丈厚愛,我未及弱冠,并無婚娶之意。祖母年邁,不宜操勞待客,還請見諒。”
老員外是真喜歡陳括蒼,他縱然是丑一些矮一些,沖著他的才名和進士身份,都是適宜的女婿人選,更莫說言行如此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