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娘便知道,即便阿奶沒說什么,但已經給出了答案。
世間任何事,與孫女比起來,都不值得一提。
然而,許是心中有氣,王婆婆一直沒有怎么理會元娘,就連她的殷勤討好,也只得到了平淡的回應。
元娘只能等著王婆婆的氣消。
而比起元娘與王婆婆之間的不尋常,家里的氣氛卻是因別的而開始凝重。
毫無疑問,是省試。
離省試的日子越近,就越叫人緊張,家里人都小心不已,全副心神都在陳括蒼和孫令耀身上。
就連元娘也顧不得想魏觀了,她幫著家里人一塊做兩人的護膝,還有背囊。聽聞要考幾日,尋常的吃食就怕會壞了,普通的胡餅又過于干巴,所以吃食就打算家里準備,不去外頭買。而且,依照考場的規矩,興許吃食還會被掰開一小塊一小塊的,所以松散的糕點也不行。
最后是王婆婆自己動手做,和外頭賣的胡餅大差不差,只是摻了些榛子、山核桃等等,吃著要更香。
那山核桃還是隔壁徐家醫鋪的惠娘子送來的,是她娘家那邊送的。
徐承兒與文修早些日子就已經成婚了,按理不該那么趕,但是徐家阿翁說,兩人的婚事要盡早辦,拖久了他可撐不到。
當時徐家阿翁一說,徐承兒面上不敢說什么,私下里找元娘哭了好久。
她說她是想成婚,但若是同阿翁比起來,她更愿意一輩子小姑獨處,也不要阿翁走。
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人的壽命自己是做不得主的。
不過,還在時至今日,徐家阿翁還是好好地活著,雖然他日漸消瘦,已經是個干巴的老翁了,但是能說能笑,能走能跳,牙口也還成,仍舊能吃吃喝喝的。
徐家人才漸漸放下心,覺得徐家阿翁氏為了徐承兒的婚事,之前才那么說的。
但老人家嘛,想要看喜事,也能理解。
只要人活著就好。
不過,因為徐承兒和文修已經成婚,文修又雙親亡故,兩人一塊寄居在魏府也不像話,正好徐家空出許多屋子,多個人住才熱鬧,所以他們便一塊住在了徐家。
陳括蒼和孫令耀要省試,文修自然也要,文修又是徐家的女婿,徐承兒的舅家近來沒少送東西,都是上好的山貨。
而惠娘子是個爽利大方的人,兩家交好,她也送了不少過來。
而王婆婆做吃食的時候,也一塊做了文修的份,徐承兒也常常過來和元娘一塊做護膝。
眼下諸般事情都放在一邊,所有人都在緊張地等著省試的那一日到來。
天還未亮,王婆婆就起來,擺了供桌,上了香。
等她進灶房的時候,卻發現元娘和岑娘子、廖娘子都在,萬貫已經在燒火了。王婆婆沒說什么,只是手上的動作更利索了一些。
整個早上,眾人都沒怎么說話,靜靜的。
因著大家都怕說錯話,越是大日子,就越是少言。
陳括蒼和孫令耀溫習完書,入座用朝食的時候,迎來的就是眾人關切的目光。孫令耀不自在地扭了扭屁股,陳括蒼倒是泰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