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娘子的神情愈發柔軟,微笑道:“雖說汴京的竹筧是用的最多最廣的,可最先想到這法子的,其實是鄉野百姓。”
她低頭看著一雙兒女,溫聲教導,“汴京繁華,處處新穎,我們從偏僻之地前來,亦不必妄自菲薄。”
“嗯!”元娘用力點頭,大聲應道。
陳括蒼板著小孩肉嘟嘟的臉,嚴肅道:“謹記阿娘教導。”
岑娘子摸了摸她倆的小臉,溫柔輕笑,又提了句,“今年的冬天也會很好過呢。”
不僅是竹筧,這屋子還有地爐。
不過,還是等冬日她們自己發現吧,想來會更高興。
自從知道有竹筧能引水以后,許是新奇的緣故,元娘接水灑掃都十分起勁,恨不能快快把木桶里的水弄臟,然后倒了,再去尖口竹管那頭接水。
就連一慣沉穩不似七八歲小兒的陳括蒼也是。
他自覺是現代人,見過科技,知道人的生活可以多么便捷,但從閉塞荒瘠的村子乍一到汴京,也不由得被古人的智慧所震驚。原來在千年前,繁華的汴京,人們就已經過得如此便利。
所謂竹筧,其實已近似現代自來水了。
有了竹筧流出的水后,幾人灑掃庭除快了許多。但這里畢竟許久未住人,收拾起來不是那么容易,不是簡單擦洗地板和門窗就能行的,屋頂橫梁上結了許多蛛網,不掃不像樣子。
元娘把蘆葦桿子編的掃帚倒著綁在長木棍上,主動請纓掃屋頂。
阿奶雖然能干,但是畢竟上了年紀,一直仰頭不好,阿娘在收拾灶上的黑污一時半會閑不得。
至于犀郎……
矮冬瓜!
還得是她。
元娘繼續方才被阿奶打斷的自我夸獎,果然,家里就是得指望她。
年輕、靈活、好筋骨,正是掃橫梁蛛網的一把好手!
元娘,元娘,加把勁!
你是頂頂厲害的!!
斗志有了,就是灰和網掉得多,元娘總是得掃頭發掃得惱火,一氣之下把木桶往頭頂一戴,繼續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