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丫頭,腦瓜子落哪了?米袋子都不知道拿。”
元娘恍然大悟,“哦”了一聲,又去米缸旁拿了裝米的麻布袋,然后小跑出門了。
三娘家就在百丈開外,不算遠,但路上總有人喊她,問東問西。畢竟二十多個人,又是驢車又是太平車,浩浩蕩蕩的馱了一堆箱籠竹簍,村子里種地的都瞧見了,而那些人走的時候,車上都空了,可見物件全搬到陳家里去了。雖不知道箱子里都裝了什么,可那木頭料子瞧著便好,還上了漆,光照在上頭都是色澤都是潤的,恐怕光是箱子便值不少錢了。
為此,午歇回來的村里人議論紛紛,說什么的都有。
但路上討好的居多。
以往,因為陳家沒有長成的男人,家里頭又窮,即便礙于王婆婆的潑辣蠻橫,不敢隨意欺負人,但說話時總歸是瞧不上,或是接著玩笑半真半假的譏諷,從來沒有一見面就笑開顏的。
陳元娘從前總想著要叫這些人看得起自己家,如今見了,只覺得發毛,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她全都搪塞兩句,然后一路小跑,喊她的全當沒聽見。
就這般順順利利到了三娘家,正好趕上人家在用午食,她說明了來意,三娘的阿爺做主把錢收了,三娘的阿奶則去稱糧。因為三娘家還未分家,所以換的錢都得歸她阿爺阿奶,其他的叔嬸們雖然眼饞,但也拿不到手里,干脆逗弄起元娘。
“聽聞你家來了貴人,送了好多錢帛,真的假的???”說話的是三娘的二嬸,看熱鬧不嫌事大。
另一個雙丫髻的年輕小娘子則插話,“才不是呢,孫婆婆說她被人退婚了,那是人家施舍給她的?!?/p>
這雙丫髻的小娘子是三娘的小姑,好吃懶做出了名的,又眼光高,快二十了都沒嫁出去,常被人私下嘲笑,以至于心性都偏了。
二嬸說話頂多是沒分寸,小姑就太冒犯了,叫三娘的爹娘聽得只皺眉,又不好越俎代庖在外人面前管教。
還是三娘阿爺拿了白面蒸餅給元娘,“熱乎著呢,嘗嘗你婆婆的手藝。幼娘說話不中聽,你別放心上?!?/p>
幼娘就是三娘的小姑。
陳元娘卻沒接,她也是有骨氣的好不好,何況自家如今可不缺這些了,院子里還擺了一堆臘肉沒收呢,區區蒸餅算什么?
對上長輩,她說話很客氣,“多謝阿翁,我不餓?!?/p>
然后轉頭看向三娘的三嬸和小姑,板著俏臉,故作懵懂道:“那些都是長輩的事,我不清楚,您要是好奇,問我阿奶便是?!?/p>
說起元娘的阿奶,一個個全偃旗息鼓了,那個潑辣老嫗,誰敢惹她不痛快。真跑去問了,還不得挨頓排揎。
這元娘瞧著俏生生的小丫頭,原也是個黑心肝。
等三娘的阿奶稱好糧,陳元娘也沒甩臉子,很講禮數的打了招呼,半點看不出不快,施施然回去,才不管有誰是不是被氣得臉色不好看呢。
果然,她一出去,三娘的小姑立刻忿忿道:“有什么好得意的,破落戶一個,原先連米都吃不起,被退婚也不嫌臊得慌。”
三娘的二嬸則不陰不陽的回道:“退婚有什么,聽聞她家如今絹帛、銅錢擺得滿院子都是,總比嫁不出去吃白飯要好?!?/p>
三娘的阿爺猛地一拍桌子,“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