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呀,出去工作就好了嘛,哪有那么復雜。
俞川對她想要工作是舉雙手贊成的,盡管不知道戚照清心里的目的,但俞川幫她聯(lián)絡本市一間靠譜的心理診所。
診所的負責人姓易,五十歲,有一張溫和的圓臉,戴著一架黑框眼鏡,看上去就讓人覺得親近。
不過帶戚照清的不是這位易老師。
易老師年紀大些了,精力有限,每日只能接待最多一位來訪者。剩下的時間她要寫書,要辦講座,要參加各種各樣的交流會。
所以戚照清被她交給她的‘親傳小弟子’。
這位‘親傳小弟子’姓黎名月華,見到戚照清的第一天剛滿二十八周歲。
黎月華比戚照清長得差不多高,一頭長發(fā)常年披散,黑順及腰,但不顯厚重。她和俞川一樣,辦公的時候喜歡戴金絲邊框眼鏡,看上去有一種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斯文。
不過該位斯文人平時表情不多,話也很少,看上去非常高冷。只有在面對來訪者的時候才會露出冰雪消融般的微笑。
在得到來訪者許可之后,戚照清被她安排在咨詢室的角落。
雖然看上去是咨詢,但其實這樣的咨詢只是為戚照清展開的教學表演,不是真正的咨詢。
“要給來訪者保留足夠的尊嚴和隱私?!?/p>
這是黎月華常說的。
因此哪怕是表演,戚照清也盡量不讓自己獲得存在感,縮在角落里用手機當錄音機,一邊聽一邊記筆記。
不要問“為什么”,盡量讓來訪者感覺這里安全,感覺被接納。
黎月華將這些隱形的規(guī)則貫徹到底,無論對面的來訪者開始有多么暴躁焦慮,她都不動聲色的溫柔接納。
所以不要說好像心理咨詢只是說說話,有些來訪者只是看上去因為工作的事情在發(fā)愁,但根源竟然來自家庭壓力。
這些都要通過咨詢時的溝通來一點點找到根本。
有關(guān)來訪者的資料信息統(tǒng)統(tǒng)不能帶出大樓,戚照清有時就留在診所里把今天聽到的咨詢過程回憶寫在本子上,復盤完才回家。
很多時候從辦公室走出來外面天都已經(jīng)黑透,俞川坐在等候區(qū)的沙發(fā)上展現(xiàn)出非凡的耐心。
“都整理好了?”俞川問。
戚照清點點頭,一整個白天用腦子,到了晚上她連話也懶得說。
診所盡頭走廊里傳來腳步,戚照清回過頭,黎月華背著一只黑色單肩背包從黑暗里走來。
“小師姐?!逼菡涨逑蛩蛘泻?。
黎月華抬起頭,一雙丹鳳眼,眼尾上翹,“嗯。”
“我回家了,小師姐明天見。”
黎月華也是,一整個白天用腦子動嘴,本來就不愛說話的她到了晚上更加不愛說話。這時候的“嗯”都是從喉嚨里滾出來的,含糊的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