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同母異父的妹妹孟冬讀幼兒園小班,乍然接觸孩子多的環境,不太適應總是生病,于茹和她繼父除了工作之外的心思都在妹妹身上,自然無瑕關心已經是初中生的她,就算陳星再晚回家,也只是被象征性地說幾句而已。
偶爾有一天下午,她值日完,邊咬面包邊寫作業,一抬頭,窗外的天出現了瑰麗的光暈,好似橘色的顏稀釋倒在淺藍色的畫布上,晚風吹拂著綠蔭,她收拾書包下了樓,邊欣賞風景邊走路,到了校門才意識到自己錯過了回家的那班校車。
她懊惱了一會,忽然記起來聽說在融中的后門公交站臺有公車到東港鎮,她一路飛奔過去,時間已經到了六點,好巧不巧,有路車剛剛到站。
陳星飛快查了下公路車牌,剛好對上,是71路車,于是趕緊爬了上去,剛坐穩,就看到了謝青黎。
這站臺是首發站,此刻的公車上只有她們兩人,在那一刻她覺得自己的心跳都暫停了。
謝青黎先是朝后座這里掃了一眼,目光才落在她的身上,很快便收了回去,她就近在公車中間找了一個位置坐下。
很快,公車就開了。
融城中學的校服是藍白配色,初中部和高中部的藍色是不太一樣的,初中部的是天藍色,而高中部的是灰藍色。
陳星全程都無暇欣賞車外的景色,她腦子里都是那一瞬間謝清黎的那一眼,微涼的,輕描淡寫的,令她的呼吸都輕了。
她坐在那里,看著書,陽光照在她的馬尾,仍然是那段熟悉的栗色,褲腳往上縮了一大截,露出一段霜雪白的腳踝。
時間快到不可思議,很快到了東港鎮的站臺。
她看到謝青黎下車的瞬間,那一顆心簡直要跳出來。
原來她也是東港鎮的。
陳星升上初二之后,謝青黎升上了高一,初中部和高中部不同教學部樓不同操場,她在校園里看到謝青黎的概率變小了很多。她仍然出色得無法令人忽略,在尖子班就讀,早早就被師長們當做清北苗子在培養。
人過于優秀的副作用就是她的私生活也會被拿來討論。
據說她家庭經濟情況很不好,交不起住宿的錢所以才走讀。
據說她爸爸死了,媽媽跟人跑了,所以她跟奶奶一起生活。
據說她奶奶很重男輕女……
眾說紛紜,也沒有百分百確定消息,當然也沒有人情商低到去當事人面前求證,就這么八九不離十的消息,讓謝青黎美強慘的形象深入人心,讓她更加不可接近了。
她從未想過能有一個機會如此“接近”謝青黎。
融城中學是有自己的校車去下面的幾個鎮的,固定時間,錯過就沒有了,原來謝青黎從來不搭校車,原來她是搭這班車的。
沒幾天,陳星就掌握了她的規律。
謝清黎不參加高中的晚自習,她的習慣是下午放學后留下來多學一會,5點50她就會收拾書包,走出校門趕到站臺,剛好搭上6點鐘的71路車。
從此,陳星再也沒有搭過校車。
從此,陳星有了秘密。
她故意每次都提前一點,確保自己先謝黎一步搭上公車,她都會選最后的位置,后排的位置最高,這樣,無論謝青黎坐在哪里,自己都能夠看到她。
搭這班公車的學生不多,偶有幾個本校的學生與她們同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