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丹參的藥效真的是由丹參酮2a來決定的嗎?
中醫認定的藥效標準會是丹參酮2a嗎?!
很顯然,并不是這樣的。
中醫古籍中認定的藥效標準與西醫成分認定的藥效并不是一個概念,很多藥效并不是所謂的科學能夠解釋的清楚的。
說個最簡單的例子!
一個中醫藥方中需要用到‘浮小麥’,要的就是‘浮小麥’中所含有的升浮之氣。
什么是‘浮小麥’?
浮小麥就是能夠漂浮在水上的麥子,也就是癟麥子。
如果按照西醫科學的標準來認定,這癟麥子跟麥子沒有任何的區別,其中的成分跟面包中沒有任何的差異。
于是有位中醫大夫在開方的時候,覺得方子中的‘浮小麥’沒有任何的作用,直接便將‘浮小麥’給刪了。
結果就是這個方子開給患者后,患者一連吃了三天沒有任何的效果。
最后這位中醫大夫想了想,只好又在方子里重新加上‘浮小麥’試了試。
結果在方子里一加上‘浮小麥’后,這個方子立馬見效,患者喝完藥后是效如桴鼓。
要是按照西醫的科學標準來認定,這‘浮小麥’的成分跟面包一樣,那啃點面包不是一樣嗎?
但事實就是擺在眼前,浮小麥與面包吃下去所帶來的效果完全不一樣!
在這個中醫藥方中,要的便是浮小麥中所蘊含的升浮之氣。
這才是中醫認定的藥效。
因此不能單純的以藥物成分來認定藥效,成分是成分,藥效是藥效。
最起碼在中醫方子里,浮小麥和普通小麥就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藥材,但是它們所含有的成分又完全一樣!
中醫講究的是陰陽調和,氣機升降,藥性歸經等等。
這些東西是幾千年的經驗醫學,并不是所謂的科學,也不是西醫能夠明白的東西。
你能說經驗學不科學嗎?
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既然經驗學證明了這個方子有效,那么即便這個方子有多么的不可思議,不科學,它也依舊是有效的治病方式。
不能因為你一句‘不科學’就否認它確實行之有效。
只不過認定方式的不同,造成了許多人對中醫藥法的理解錯誤。
一字之差謬以千里。
所以中醫學是需要師傅帶的,并不是光從課本上學習就能夠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