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禧心中一動。
她等婦人給孩子擦完嘴,放下帕子的間隙,臉上露出一個友善而略帶歉意的笑容,稍稍提高了些聲音,確保對方能在嘈雜中聽清:“這位娘子,叨擾了。
”婦人聞聲抬頭,見溫禧姐弟三人衣著整潔,舉止有禮,也客氣地點點頭:“小娘子有事?”溫禧放下湯勺,語氣帶著恰到好處的無奈和初來者的請教:“我們是剛乘漕船到揚(yáng)州的,想在附近采買些日常嚼谷和做飯的家什。
方才在街上轉(zhuǎn)了一圈,見各色鋪子甚多,只是不知哪里的米糧、菜蔬鋪子價格最是公道些?怕被當(dāng)成外鄉(xiāng)客宰了去。
”她特意看了一眼婦人身邊的孩子,補(bǔ)充道,“瞧娘子帶著小郎君,想必是本地人,定是熟悉門道的。
”這番話既表明了身份又點明了需求,還巧妙地恭維了對方,更以同為照顧孩子的身份拉近了距離。
婦人果然被這番話說得熨帖,臉上露出“我懂”的表情,她壓低了些聲音,帶著點分享“秘密”的熟稔感:“小娘子是明白人。
這碼頭左近,專做你們這些過路客生意的鋪子,心都黑著呢!一斤糙米敢要你十文!若要買得實在,聽我的——”她身體微微前傾,手指朝著與碼頭繁華區(qū)相反的一條稍顯僻靜、但人流依然不少的巷子方向虛點了一下。
“往那條‘竹竿巷’里走,進(jìn)去第三家,門口掛著個舊斗笠做招牌的‘趙記雜貨’,他家米面油鹽、干菜醬醋最是公道,秤也足,童叟無欺。
掌柜老趙頭實誠,家里也有小孫子,看你們帶著孩子,價錢只會更實在些。
”“還有,巷子盡頭靠河邊那家‘王婆菜攤’,老婆子自家種的時令菜,新鮮水靈,價錢比街面上那些販子便宜近三成!就是得趕早,去晚了好的都被街坊挑走了。
”婦人一口氣說完,又補(bǔ)充道,“若是要買些耐放的,像醬瓜、咸菜疙瘩,就去‘趙記’隔壁的‘孫記醬園’,他家是幾十年的老字號,味道正,分量也足。
”溫禧聽得仔細(xì),心中默默記下“竹竿巷”、“趙記雜貨”、“王婆菜攤”、“孫記醬園”。
這信息具體又實用,遠(yuǎn)勝自己瞎摸索。
“多謝娘子!您這指點可真是幫了大忙了!”溫禧真心實意地道謝,笑容里滿是感激,“省得我們多跑冤枉路,多花冤枉錢。
這揚(yáng)州城大,沒個熟人指點還真不行。
”她想了想,又指著自己買的那份還沒動的水晶膾,對婦人身邊的小男孩和善地說:“小郎君,這水晶膾冰涼滑嫩,最是解膩,送給你嘗嘗可好?”婦人連忙擺手:“使不得使不得,小娘子太客氣了!不過舉手之勞……”“娘子別見外,一點小心意,給小哥兒甜甜嘴。
”溫禧堅持將裝著水晶膾的小碟子推了過去。
那晶瑩剔透的凍子確實對小孩子很有吸引力,小男孩眼巴巴地看著母親。
婦人見溫禧誠心,又看孩子喜歡,便也不再推辭,笑著替孩子道了謝:“那就多謝小娘子了。
快,謝謝這位阿姊。
”小男孩怯生生地說了聲“謝謝阿姊”,眼睛卻粘在那水晶膾上移不開了。
婦人用小勺喂了他一口,孩子立刻瞇起了眼睛,滿足地嚼著。
付了羊湯錢,三人收拾好東西,目標(biāo)明確地朝著婦人指點的“竹竿巷”走去。
約摸走了一刻鐘,才看到有墻上刻著“竹竿巷”三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