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門樓曰德化門,繼續(xù)往北行進,又有各種酒鋪、食鋪、分茶店、果子鋪、熟藥所、民居,往東通到盛興瓦子;西去有遼悅樓、言心閣、羊肉鋪、豬肉鋪、魚行等。
除了有鋪面的店家,當街還有出售吃食的攤販、賣雜貨的貨郎等往來叫賣,好不熱鬧。
再走五里到新城街,便有顯州城的府衙,過了新城街,有小遼河自西向東穿城而過,上架通徑橋,過橋兩邊都是民居,南北又各有官學、書鋪、惠民熟藥所、便錢務、香藥鋪、香水行、裁縫鋪、清風觀等。
一直往北走,便是顯州衛(wèi)指揮所。
溫禧一路沿主街從北往南行,還沒深入街巷,便已眼花繚亂。
論說原身的老家金陵和沿路經(jīng)過的揚州,都要比顯州發(fā)達和繁榮,但是顯州城的原住民被遼金奴役了幾十年,驟然回歸大晟的懷抱,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顯州的一切也都欣欣向榮。
溫禧現(xiàn)在有了奮斗目標,也跟顯州人的精神面貌差不多,祐哥兒和禔姐兒看著興致勃勃的阿姊,也被感染了一樣開心了許多。
顯州城的早食種類也不少,除卻常見的炊餅、饅頭、馉饳、焦酸餡、湯餅等,還有南方并不常見的千層餅、炸果子、油旋、糍糕、旋煎羊白腸等。
溫禧充分征集祐哥兒和禔姐兒的意見后,給祐哥兒在當街的攤販處買了夾脊豬肉燒餅,又去李家食鋪給禔姐兒要的馉饳,而溫禧自己則是要了三鮮湯餅,又配一碟芥菜絲,共花去十八文。
已經(jīng)是五月,等待的時間里逐漸熱起來了,溫禧看到旁邊是家茶湯鋪子,便又花四文錢買了一碗紫蘇湯和一碗烏梅湯清暑解渴。
馉饳是豬肉餡的,禔姐兒邊吃邊道:“嗯……不如阿姊做的好吃。
”這李家食鋪做的馉饳皮略厚,餡也少,吃慣了金陵口味的禔姐兒還覺得有點稍咸。
不過溫禧覺得三鮮湯面做的還頗好。
吃完早食,姊妹三個沿著北通街一路閑逛,沿街買了豆兒糕、姜辣蘿卜、香糖果子等。
一番打聽才知道,有鋪面和無鋪面所要交的商稅也有所不同,像溫禧這種想要擺攤的,得去街道司登記,交“攤位費”嗎,拿了號牌才能出攤。
一路行至榷場,溫禧詢問又知,進入榷場不僅要有關引和標子,還需繳納商稅和牙錢——小商人之間需要互相結(jié)保,每次只能帶一半貨物進榷場交易;而大商人則要將貨物統(tǒng)一扣留,等待對方商人來過境交易。
并且中間必得有牙人在場,雙方不得私下交易。
溫禧啥都沒有,自然進不了榷場,但是她也不是很在意,畢竟自己只是做些小營生,這種跨國交易她既沒本錢又沒貨物,告辭!三個人從北城逛到南城,又繞到東邊看了看瓦子,這才慢慢踱回軍屬所。
等回了軍屬所,溫禧的腳酸的不像話,稍微歇息了會,就又帶著新買的香糖果子,領著禔姐兒去找了孫管事的娘子王氏。
王氏正坐在管事房門口做針線活,她五歲的小女兒孫禾在一旁的杌子上打絡子。
還沒走近,溫禧就笑開了:“娘子安好,今個早上出門買了點果子,來給小妮兒甜甜嘴兒。
”王氏忙道客氣,吩咐道:“大妮兒,快端兩碗茶來。
”屋里出來一個闊面臉、大眼濃眉的女孩,端兩杯茶放到溫禧和禔姐兒面前,又看溫禧一眼,轉(zhuǎn)身回屋了。
溫禧道謝:“娘子才是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