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齊聲應答。
雖然只有一伍人,但是李豐下令的時候,卻像有千軍萬馬調(diào)配一般。
沒有了南腔北調(diào)的唱腔,烽燧堡內(nèi)響起了一片磨刀聲。
趙俊俊和李豐小心翼翼的將箭頭打磨好涂上油脂。
剩下四人拿著磨刀石利索的磨著刃口。
傍晚,烽燧堡一直舍不得用的柴火扎成了八捆,李豐忙了兩個時辰,把柴捆用邊軍特殊的坑火法,將八堆木柴交錯堆在四周,四堆柴火堆在了一百步遠,剛好對著烽燧堡的四角,另外四堆火堆在正對烽燧堡四面五十步。
太陽剛落山,燧帥李豐把最后一堆火布置好。
回到堡內(nèi),李豐接過劉三郎遞過來的碗,喝了一口肉湯,長舒了一口氣,接著喊了一聲:“都睡飽了吧,現(xiàn)在起來吃飯,今晚這些餓狼準得過來。”
關岳端著碗,碗堆著狼肉塊夾雜著兔肉條。抄一把粟米放到嘴里嚼,咬碎的炒熟粟米吃起來有股淡淡的糊味,混雜著粟米的香味,再來一口肉,一口湯,食物的香味隨著咀嚼層次分明。
咽下嘴里的食物,關岳不解的問:“這怎么就知道胡騎會來呢?”
“嘿嘿,聞到的,吃飽了趕緊上路。”李豐端著碗,咧嘴一笑,蘇策這飯做的越來越香了。
李豐從懷里掏出來一卷絹布,丟給蘇策,一邊吃飯一邊說,蘇策拿著木炭磨成的墨汁用木棍在絹布上寫字。
沒有文采,只是講明情況求援,胡騎數(shù)量不明,狼煙沒有辦法點。
只能讓關岳帶著軍旗晚上偷偷走。
李豐把寫好的絹布封在帶有印記的竹筒里,這是安北都護府底層軍士專用的軍令竹筒。圖案是烙印有安北都護府的虎紋。轉(zhuǎn)手丟給關岳,語氣傷感的說道:“往南,不要回頭。兄弟們的家書也在里面,帶回去!”
“諾!人在旗在!家書必達!”關岳將馬廄打開,在趙俊俊和劉三郎的幫助下,把馬牽出烽燧堡。翻身上馬,駑馬,腳力不足,三十里疾行,這三匹馬得換著騎,這樣速度才能起來,不然胡騎很容易追上,那一切都功虧一簣了。
過了半個時辰,五人吃飽喝足,把所有能用上的放在順手處,李豐拿著火把走出烽燧堡,點燃八堆火堆,撒腿跑回堡內(nèi),五人一齊用勁抬著馬廄里面的馬槽,放到堡門后面頂住堡門。
相視一笑,便上去三層高臺。此時要做的就是打草驚蛇。
夜色之下在小河烽燧堡北邊十里處的洼地里,一隊須發(fā)花白的胡人正在做最后的準備。
這些人骨架高大卻佝僂,身上也沒有多少肉。卻在吃肉,只是旁邊卻擺著同類殘缺的尸體。
吃肉的人共有近兩百人,月光之下,這些人的眼瞳木然,不時露出狠色。